移動互聯網的飛速發展推動國產手機走向崛起,4G時代的到來則給國產手機實現“彎道超車”提供機遇。隨著4G網絡的風生水起,國產手機廠商紛紛發力,布局4G手機產品線。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近日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5年4月國內手機市場出貨量為4520.1萬部,同比增長11%。引人關注的是,4G手機成為絕對的主力,占比達到八成。近幾年,尤其是過去的一年,國產手機集體大躍進,從“制造”向“智造”轉型,上演了一場精彩紛呈的逆襲大戲。在4G手機普及的2015年,國產手機依然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但也仍需專注產品創新與渠道深耕,實現品牌價值提升。
國產4G手機百花齊放
業內有種說法“1G時代看著跑,2G時代跟著跑,3G時代齊步跑,4G時代領先跑”,在如今的國內智能手機市場中,雖然蘋果、三星的霸主地位仍然難以撼動,但國產手機步步緊逼,加快攻城略地,實力也不容小覷。隨著4G時代手機終端號角的全面奏響,國產手機抓住趕超契機,推出了多款4G終端,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日前發布最新數據稱,今年4月,國內手機市場出貨量為4520.1萬部,同比增長11%。其中,2G手機出貨量為486.5萬部,同比下降2.5%;3G手機出貨量為244.4萬部,同比下降91.6%;4G手機出貨量為3789.1萬部,同比增長472.0%,占整體出貨量的83.8%。而從前四個月的數據來看,4G手機出貨量占比也達到80.5%。
不難發現,今年以來國內市場4G手機銷量呈直線上升趨勢,3G手機銷量走向萎靡,并加快了向4G遷移的速度;可以預見,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國內2G、3G將逐步退出市場,龐大的2G用戶基數可能會跨越3G,直接升級到4G。搭載4G快車的國產手機正加速進入新時代。
國產手機面臨四大機遇
在4G牌照發放之前,國內主要手機廠商便提早布局,迅速搶占了市場空白。在4G窗口開啟的一年多來,國內4G市場迅速崛起,國產手機集體“上位”,4G用戶數呈現幾何級的增長。4G像是一股強力的催化劑,讓國產廠商再度迎來春天,而4G終端的爆發式增長也有著深層次的原因。
首先,政策釋放寬帶4G發展紅利。5月8日,工信部發布“寬帶中國”2015專項行動的意見,明確提出了2015年要實現新增2億4G用戶數的目標,新建4G基站超過60萬個,同時新增光纖到戶寬帶達到4000萬戶。近年來,我國加快4G網絡建設,大力培育信息消費,促進4G迅猛發展,給國產廠商的高歌猛進奠定基礎。
其次,在國內4G建設的大潮流下,市場對終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G的快速發展給眾手機廠商帶來的是一次激流勇進式的徹底洗牌,國產手機廠商面對巨大的4G智能手機市場,紛紛推出各自的4G旗艦機型,搶占市場份額。低端機有華為榮耀系列、小米、魅族的魅藍表現出色,中高端市場有酷派大觀、中興等,華為P8更出現一機難求的局面。
第三,三大通信運營商大力發展4G網絡建設。4G牌照發放為移動互聯網開啟了全新的發展空間,運營商在4G市場的投入正在不斷加強,推動4G網絡覆蓋和服務能力逐漸走向成熟。根據三大運營商已經披露的2015年資本開支計劃,中國電信為1078億元,同比增長40%,其中,610億將用于投建4G網絡(包括TDD和FDD制式);中國聯通將控制在1000億元以內,目標是移動基站數達到92萬個;中國移動計劃資本開支為1997億元,其中4G網絡投資預算雖下降10.4%,但仍達到722億元。另外,運營商還推出各種流量優惠、購機優惠等活動發力4G市場。
第四,國產4G手機陣營憑借技術、功能和價格優勢,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國產手機尤其是4G手機再也不是“山寨、廉價”的代名詞,國產4G手機正日益擴大自己的地盤。消費者也不再只關注品牌,而更關心手機軟硬件配置。創新能力的增強、不斷提升的質量及渠道優勢,促進了國產手機的集體爆發。
國產手機仍需修煉
4G浪潮給國產廠商帶來了與蘋果、三星分庭抗爭的底氣,但應該正視的是,盡管國內市場空前繁榮,但要想真正把蘋果、三星拉下“神壇”,國產手機還面臨不少挑戰。
第一,國產手機品牌溢價力能力較弱。2014年,國產手機來勢洶洶,碩果累累,甚至囊括全球前十手機銷量品牌中的6大席位。但與國際品牌相比,國產手機的優勢更多體現在中低端產品上,盡管出貨量和市場份額大幅提升,但利潤增長卻比較緩慢,在利潤與份額的嚴重倒掛中,國產手機面臨有量無利的窘境。
第二,國產手機在芯片、操作系統等核心技術上還存在突破瓶頸。很長一段時間里,國產手機用的都是進口芯片,后來雖然有海思、聯芯、瑞芯等玩家出現,但“中國芯”在技術上與高通、MTK相比并沒有太大優勢。而在操作系統上,國產手機基本上都是采用安卓系統,純國產的手機操作系統非常少,其市場占有率也很低。
第三,國產手機創新能力有待提高。目前,隨著互聯網和家電制造商等跨界做手機,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但很多產品往往只是曇花一現,究其原因就是廠商盲目模仿跟風、企業遭遇創新困境。很多國產品牌不研究消費者使用需求與習慣,習慣“拿來主義”,陷入“拼屏幕、拼像素”等的怪圈。
不過,當前全球智能手機市場整體發展放緩,產品同質化嚴重,國際巨頭在創新方面也顯露疲態,國產廠商迎來趕超機會,在外觀設計、用戶體驗、品牌價值提升等方面更是潛力巨大。尤其在國內4G市場上,中國廠商與三星、蘋果誰勝誰負還未可知。國產廠商應腳踏實地,摒棄浮躁心態,做好自己的產品,才有資本挑戰國際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