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國內開啟首個 eMTC/NB-IoT/GSM(LTE Cat M1/NB1和E-GPRS)多模外場測試,這對于運營商、垂直行業、IoT產業上下游等均有著不同的意義。
摩拜參與多模LTE IoT外場測試,是共享單車走向全球化的必經之路,說明摩拜正在加速國際化的布局,而不再僅僅局限于服務于國內最后一公里的交通出行。
隨著eMTC/NB-IoT的全球規模商用,摩拜為何在國際市場優先瞄準切入北美市場?

摩拜:需要國際化的“大連接”
TTM (Time to Market),是歐洲運營商商用NB-IoT時非?粗氐囊亍2浑y理解,擁有全球規模最大NB-IoT網絡的中國電信,為何會投入過億元補貼盡快拉低NB-IoT模組的成本。
不過,TTM也是摩拜在國際市場發展中所看重的,只不過痛點不一樣。
近期,摩拜與中國移動、中國聯通、高通、愛立信和華為等合作伙伴簽約,這意味著摩拜正在升級其MIoT方案。
目前,全球各國的蜂窩物聯網制式不一樣,如Verizon、AT&T在美國全網商用eMTC;中國電信、中國移動和聯通即將商用NB-IoT,未來還將商用eMTC,且中國移動還有著一張2G精品網;在歐洲,沃達豐等主流運營商選擇NB-IoT商用為主,沃達豐預計今年6個子網將商用NB-IoT。
然而,摩拜單車聯合創始人兼CTO夏一平的困惑在于,每個運營商都有著不同的技術選型和發展方向,怎樣在眾多差異性的情況下保持摩拜產品的一致性,甚至保證摩拜單車生產、出貨、發貨等環節的靈活度?
“如果摩拜將來進入海外市場,不同的運營商、不同的制式,需要采用不同的模組,意味著摩拜每天發往全球各個城市的車需要去分類!
如何才能做到進入全球任何的城市,不需要做第二次的集成和開發,是夏一平待解的命題,不僅僅是硬件的迭代,還包括軟件的迭代、平臺的迭代?
現在,摩拜已經不再是簡簡單單的共享單車公司。摩拜在超過80個城市運營著超過450萬臺的共享單車,每天產生數據量超過5TB,“我們希望把物聯網的連接做成全球通用的大連接,而不是每個國家的小連接”。
那么,摩拜單車參與多模LTE IoT外場測試,考慮了哪些因素:
1.考慮網絡覆蓋、網絡漫游、模組成本、產業鏈成熟度,2G接入更適用于現階段共享單車的發展;
2.NB-IoT理論功耗很低、穿透率很好。因此,摩拜很早便參與了NB-IoT產品的研發、測試,不過,全網部署NB-IoT直至調優,以及產業鏈協同跟進,還需要很長時間;
3.NB-IoT與eMTC應用的場景不一樣。NB-IoT更多適用于抄表等業務。在共享單車上部署NB-IoT有些挑戰,基站的切換與耗電并沒有比2G好很多,也并不優于eMTC。eMTC全球商用走得很快,由于美國有eMTC全網覆蓋,摩拜考慮優先進入美國市場。
4.考慮網絡的延時性、基站切換、功耗等因素,共享單車更適合于eMTC應用,但共享單車沒有對大帶寬的需求。從帶寬供需角度看,共享單車并不需要1Mbps速率,eMTC看上去似乎也不太適合共享單車的應用。
因此,通過NB-IoT與eMTC互補+2G,與eSIM結合才能滿足摩拜的多場景應用需求。
5.相較于3G模組20美金成本,多模LTE IoT模組通過規模商用將使成本減半,當多模成本降到很低時,對摩拜單車的生產、運營,及未來的發展都會帶來好處。
夏一平認為,多模蜂窩物聯網模塊將使得摩拜單車無論在國內,還是海外,適合2G/NB-IoT/eMTC多種連接技術,商用風險降到了最低。不過,也有相關運營商人士分析認為,在國內市場,摩拜支持eMTC+2G就足夠了,NB-IoT對于摩拜單車而言有些多余。
多模LTE IoT適配中國移動“大連接”戰略
中國移動在物聯網方面有著很長時間的積累。中國移動不僅4G基站有155+萬個,2G基站也超過109萬個,通過2G提供了最成熟、最完善的物聯網能力。目前,中國移動正在務實、積極準備NB-IoT和未來eMTC的商用。
中國移動最早和產業合作推動了NB-IoT標準的制定和最后的形成,并完成了全球首個基于標準NB-IoT的端到端互通、首個端到端的實驗室驗證,以及外場的驗證。中國移動第一階段將建成NB-IoT網絡,實現低成本、低功耗等特性。
國內外運營商在推進商用NB-IoT之余,也在測試eMTC。eMTC在NB-IoT窄帶基礎上,進一步把速率提升上去,支持一定的語音能力,中國移動也是國內首個進行eMTC端到端互通的運營商,中國電信和聯通也沒有放棄對于支持eMTC的商用規劃。
中國移動相關人士認為,對中國移動來說,希望給客戶提供一種多模的解決方案,終端放到哪都能聯上網,滿足客戶需要廣泛覆蓋的需求。
在國內,多模蜂窩物聯網外場測試的展開,也體現了中國移動“大連接”戰略的訴求,面向大市場、大網絡、大能力、大協同,從連接規模、服務和應用等多方面入手:
1.在海量的物聯網連接中,中國移動進行了特別分析,不是一種技術就能滿足所有的物聯網應用?蛻舻男枨笫嵌鄻踊,如對大帶寬的需求,需要現有的4G,甚至未來的5G滿足。也就是說,包括但不限于商用的Cat.1、NB-IoT和eMTC,還有未來的5G IoT,都是發展蜂窩物聯網的連接技術之一;
2.過去局域物聯網技術很難滿足很多客戶的需求,蜂窩物聯網的優勢在于它可以讓物聯網終端隨時隨地聯上網。結合運營商高安全性、高性能、高可靠性、電信級的服務能力,可以給客戶提供更可靠的上網服務;
3.蜂窩物聯網是全球標準的技術,且產業規模非常大,可以把蜂窩網絡的優勢,完全復制到物聯網中,能夠滿足全球物聯網終端的國際漫游業務需求;
4.盡管 NB-IoT擁有低成本、低功耗的優勢,但建設覆蓋全國的NB-IoT網絡需要時間過程。因此,中國移動超過109萬2G基站,在暫時還沒有NB-IoT覆蓋的地方,可以為客戶提供最基本的連接保障。
上述人士認為,NB-IoT、eMTC都是面向極低、中低速率的物聯網應用解決方案,在全球得到廣泛支持,是面向未來演進到5G中非常重要的物聯網技術。
目前,中國移動開啟LTE IoT多模測試,不僅僅是從技術角度滿足用戶需求,更是為了從網絡側協同推進對通用模組和模組標準化的支持,以滿足多場景的應用需求,從而降低門檻準入,以連接驅動用戶價值的提升。就如同TD-LTE網絡各階段的部署,中國移動通過自有終端協同引領產業界提升支持的制式、頻段、語音方式、載波聚合等多種連接能力。
上述人士指出,過去物聯網是非常碎片化的市場,沒有一個標準使得各家模組大小、接口、管腳數保持一致,最終的終端用戶,比如冰箱、彩電、水表很難像用手機的芯片或者PC機的芯片一樣有多種解決方案進行選擇,很難形成規模效應。
“我們把模組通用化以后,模組廠家開發幾種類型的通用模組以后,可以適應大規模的場景,模組的規模化起來以后,成本各方面都可以降下來,這樣對產業有非常好的促進作用。”
此前,曾傳聞三家運營商要聯手打造面向多個場景的NB-IoT通用模組。
高通:2018年推多款NB-IoT芯片
作為LTE IoT多模外場測試的參與方之一,高通目前每天向市場出貨超過100萬顆物聯網芯片,支持涵蓋各種不同使用場景的物聯網終端,包括攝像頭、無人機、智能手表等。
目前,高通已經推出了支持NB-IoT+eMTC+2G的多模芯片MDM9206,并將應用在摩拜單車的智能車鎖上,集成的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NSS)支持定位功能,用戶能夠快速找到空閑單車,加快智能鎖開鎖速度,并對單車狀態持續監測、實時管理。更重要的是通過大數據提升最后一公里出行、單車管理(電子圍欄、有效投放)、社會交通治理能力。
針對蜂窩物聯網,高通技術副總裁李維興認為,短時間內規模普及需要抓住幾個重點:
1.極簡設計,讓復雜程度控制在可以掌控的范圍內;
2.極高能效,必須重視電池的待機以及其使用過程中的耗電;
3.極廣的覆蓋,以水表舉例,水表埋在地下,要求目前所設的基站除了支持語音和移動數據服務滿足大眾需求,也要能夠支持物聯網接入,在設計之初就必須要考慮這一點;
4.極大規模,依靠市場的規模經濟,降低成本。
“eMTC和NB-IoT各有優缺點,光是用單一的技術,可能沒有辦法滿足所有可能出現的使用場景”。NB-IoT對時延不太敏感;對低成本要求很高;數據流量非常低。而eMTC對高可靠性以及關鍵任務型業務有更好的支持,更適合對時延相對于較敏感的場景,比如樓宇安防、可穿戴設備、智能追蹤、資產跟蹤及關鍵基礎設施等用例。
李維興表示,通過MDM9206搭載的軟件,依照動態配置支持不同的使用場景,一套射頻支持15個不同的LTE頻段,滿足大部分運營商所擁有的頻段。通過eMTC和NB-IoT在4G平臺上的發展和使用,高通將支持未來逐步演進至5G NR的海量物聯網。
更令NB-IoT產業鏈振奮人心的消息發生在5月26日。在大唐電信、高通、聯芯等簽署協議成立合資公司瓴盛科技的場合上,高通執行副總裁兼QCT總裁克里斯蒂安諾?阿蒙向comobs透露,2018年,“高通將推出不止一款支持NB-IoT技術的芯片,擴展我們面向物聯網的產品組合”。
阿蒙沒有否認此前市場傳聞高通將推出極低成本單模NB-IoT芯片,這意味著,高通2018年新推內含NB-IoT的LTE IoT芯片至少有兩款,其中一款很可能是單模NB-IoT芯片。
而瓴盛科技除了在中國設計和銷售面向中低端智能手機芯片組,還會向諸如IoT和汽車電子等領域延展,未來將服務于“一帶一路“沿線市場。
阿蒙認為,M2M以及IoT都是未來極具潛力的市場,包括eMTC和NB-IoT,都是很有潛力的。大唐電信相關人士透露,包括聯芯將在物聯網、5G領域與高通展開合作。
本文是comobs關于窄帶蜂窩物聯網觀察,轉載須保留本段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