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向中國移動頒發了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批準中國移動經營LTE/第四代數字蜂窩移動通信業務(LTE FDD)。中國移動在等待了3年之后,終于拿到了期盼已久的FDD牌照。
事實上,從3月29日就盛傳“國務院已批復同意工信部上報的《關于給中國移動發放FDD牌照的申請》”。不到一周,靴子落地,也讓業界的熱議從FDD牌照發放的“真假”變為了FDD發放之后的“何用”。
是的,在中國移動已經建設運營了全球規模最大的4G TD-LTE精品網絡的今天,在5G將于2020年正式商用的前夕,FDD是否真就如同一些專家和媒體所說的“雞肋”呢?
其實,不然。中國移動在獲牌新聞稿中表示,獲得LTE/第四代數字蜂窩移動通信業務(LTE FDD)經營許可后,積極開展TDD/FDD融合組網規模應用,大力推動移動物聯網和工業互聯網發展,全面提升農村地區高速寬帶移動通信服務水平,加速推動5G端到端產業成熟,促進我國5G加快發展。話雖簡單,含義頗深。
網絡重耕 推進精準扶貧
有人認為,這張牌照給移動帶來的收益微乎其微,因為中國移動TD-LTE網絡早就覆蓋到了農村,即使還有覆蓋空白,也屬于增量不增收的區域,給移動帶來的收入增長有限,所以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其實,不然。此次中國移動獲發FDD牌照,意味著其可以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對低頻頻段進行網絡重耕,隨著FDD網絡重耕進程的加速,中國移動將會擁有一張更廣覆蓋、更大容量、更高速率的LTE網絡,這不僅對于中國移動農村地區用戶增長是利好,更對廣大貧困村、貧困戶的脫貧致富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近年來,中國移動積極響應國家精準扶貧號召,憑借自身信息技術優勢,在貧困地區全力推進網絡覆蓋,讓遠在深山的貧困人口也能與世界連接。在多個貧困地區,中國移動利用精準扶貧系統為政府開展扶貧工作提供了便捷工具和有力支撐,通過大數據管理平臺與手機客戶端,有效緩解了扶貧工作中的供需矛盾和扶貧領域內信息不對稱的難題,讓地方政府、幫扶干部、貧困群眾等扶貧角色通過一部手機連接起來。FDD牌照的發放,其低頻段組網的特性能夠有效降低組網建設成本,讓中國移動可以用更少的基站實現更廣的覆蓋,也勢必會推進中國移動加大精準扶貧的實施力度。
融合組網 發展數字經濟
2017年6月,工信部發文允許運營商在已分配的GSM或者FDD方式的IMT系統頻段上,選擇帶內工作模式、保護帶工作模式、獨立工作模式部署NB-IoT,意味著中國移動可以基于GSM900的方式部署NB-IoT,但基于FDD的方式部署NB-IoT,成本會更低,實現更容易,更有利于NB-IoT的規模部署和應用。
據了解,中國移動目前已開通了全國346個城市的NB-IoT服務,初步實現了端到端規模商用,此次FDD牌照的發放,必將推動中國移動物聯網發展進一步加快,這從不久前中國移動發布的2017年業績財報明確提出“2018年NB-IoT連續覆蓋至全國縣市城區”的表述可得到佐證。
物聯網快速發展,其智能化物聯網服務將在城市管理、制造、物流、家居、交通、醫療、教育等領域廣泛普及,不僅為信息通信業拓展新的增長空間,也將深刻改變人們生產生活方式和經濟社會的運行方式,將推動網絡信息技術與社會各領域全面深入融合,催生出更多的新產品新模式新業態,支撐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帶動經濟發展變革,促進生產力實現又一次質的飛躍。
此外,還有一種聲音認為,5G即將到來,4G已到臨界點,沒有必要用心于此。但記者相信,即使5G商用后,4G網絡依然還有相當長的生命周期,4G/5G融合組網的方式將在一段時間內占據主流,各自發揮自己的價值。因此,繼續完善和覆蓋4G網絡仍是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記者了解到,中國移動今年聚焦的五大發展重點,就包含了注重打造4G網絡的高品質形象這一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