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象網訊(馬秋月/文)對于光通信企業來說,2019年是一年的寒冬。光纖光纜集采價格遭腰斬,導致財報大幅縮水,不得不進行多元化布局,尋找合適的轉型之路。當然,隨著5G建設周期即將來臨,寒冬中的光通信業終于迎來了溫暖的曙光。

光線光纜價格腰斬 財報失色
從各光通信企業的2019年上半年財報來看:無論營收還是利潤都縮水很多,例如:2019年上半年長飛營收33.189億元,同比下滑41.07%;凈利潤4.368億元,同比下滑45.99%。亨通光電營收154.12億元,同比增長0.92%;凈利潤為7.31億元,同比下滑37.65%。通鼎互聯營收18.1億元,同比下降22.39%;凈利潤3691萬元,同比下降89.47%。特發信息營收21.3億,同比下降16.6%;凈利潤6700.4萬,同比下降31.3%。
而導致營收和利潤縮水的最主要原因還是上半年光纖光纜集采價格出現滑鐵盧和斷崖式下降,但是集采數量跟去年比沒太大變化。
3月12日中國移動發布了2019年普通光纜產品集采中標公告,此次采購規模約331.20萬皮長公里(折合1.05億芯公里),但價格同比去年的60多元直接跌到了30多元,中標的廠商不僅利潤會斷崖式下降,甚至可能會虧錢接訂單。
隨后4月24日,中國電信啟動2019年度室內光纜及引入光纜集采項目,集采量基本與上年持平。但是從公布的中標候選人來看,價格也差不多下降了一半。
這主要有兩方面原因造成,一方面,2018年年底我國光纖寬帶接入網和4G移動通信基站的建設基本完成,行政村光纖和4G網絡覆蓋率超98%,光纖光纜需求量逐漸趨向飽和。另一方面,5G商用初期建網并不深入,運營商對光纖光纜需求也不強烈,導致光纖光纜出現供大于求和光纖光纜價格下滑的現象。事實上,中國移動2018年只進行了一次普通光纜集采,總量達1.1億芯公里,這時供過于求的局面就已經出現了。
紛紛轉型 多元化布局
面對壓力,光通信企業紛紛轉型,圍繞5G開展“軍備競賽”,同時布局新興業務進行多元化發展。
5G已成為全球科技競爭制高點,一場覆蓋全球的5G競賽已經展開。為了抓住機遇,光通信企業也提前布局,例如:
長飛的5G全聯接戰略,其涵蓋全場景、優品質、高效率三個方面,能提供覆蓋從骨干網到接入網的全系列光纖產品,形成5G端到端的全場景聯接方案;還開發了G.654.E新型光纖、高密度小型化光纜、全干式光纜等多種針對5G鋪設場景的產品。
亨通光電這幾年在通信產業上的布局均是圍繞5G開拓,有圍繞5G通信的高密度、大容量光纖連接器、有源光模塊產品及IDC系統集成方案;合作開發的一體化邊緣數據中心項目順利通過驗收。
通鼎互聯收購UTS,主攻通信設備,而UTS擁有行業領先的4G和5G承載網設備解決方案的優勢,有望助攻通鼎互聯在5G大賽中取得一席之地。
中天科技也根據5G架構延伸產品覆蓋面,與中國鐵塔成立聯合實驗室,重點在5G室分覆蓋、新能源等領域展開深入合作。
在布局5G同時,光通信企業也在布局新興業務尋找更多的發展機會。例如:長飛在圍繞5G發展時,面向電力的光纖應用、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等發展相關多元化業務;亨通光電正積極布局戰略新興業務,加快拓展海洋通信與電力市場;通鼎在做強傳統光纖光纜產業的同時,新增了寬帶接入、軟件定義網絡、網絡信息安全、大數據等四大細分領域,以加速轉型步伐;烽火通信也在嘗試布局互聯網、大型企業、智慧教育、智慧環保、媒資存儲等新行業市場。
另外,光通信企業還積極布局海外市場,加速實現多元化發展,通過兼并收購與合資合作,加速全球產業布局,提升海外綜合競爭力。
雙千兆帶來新機遇
目前,我國5G已經商用,而作為千兆接入的10G PON標準和產業鏈已經成熟,三大運營商在各地紛紛開展千兆寬帶業務,雙千兆時代正在加速逼近。
而雙千兆建設離不開“光模塊”,因為光模塊才能實現電-光和光-電信號的轉換,是光設備與光纖連接的核心器件。
我們知道,5G使用中頻和高頻資源,將采取高密度組網的方式,相較于4G,5G基站覆蓋面積變小,必然導致基站數量增多。那么,隨著5G建設周期來臨,其商用步伐加快,作為基站和傳輸設備核心部件的5G無線光模塊呈現爆發式增長。
同時,千兆寬帶的推進,受益于新建光通信線路市場,更加受益于存量光通信線路帶寬的升級改造的光模塊必將迎來大采購。
其實,早在今年6月中國電信就開啟2019年光模塊集采,計劃采購85萬只光模塊,劃分為三個標包。其中,10G及以下光模塊約65萬只、10G及以上光模塊約6萬只、PON光模塊約14萬只。
光芯片國產化在路上
光芯片是光模塊中價值最集中的部分,在光模塊中成本占比30%至50%,在高端產品中占比甚至能達到50%到70%。
但是,在當前國內市場中,國外廠商占據了高端光芯片市場大約90%的份額。有統計數據顯示:在高端芯片能力方面,國內比美日發達國家落后1-2代以上,國內光芯片廠商目前集中于10Gb/s速率及以下市場。
另據了解,5G光模塊系列需要搭載25GDFB/EML/PIN/APD等光芯片,以及25GLDD/TIA、相干/PAM4DSP等電芯片,對此國外廠商基本具備產品批量的能力,可是國內廠商在大多數芯片種類上還處在開發、樣品和小批量階段。
光通信企業逐漸加大布局芯片研發,只有突破技術壁壘,加快光芯片國產化步伐,才能在國際競爭中掣肘減少。
例如:今年10月華為武漢研發生產項目(二期)A地的海思光工廠項目規劃設計方案調整被公開,海思光工廠總投資據稱達18億元人民幣,工廠規模擴大有助于加速中高端光芯片的國產化進程。
2017年12月,亨通光電與英國洛克利共同出資,設立江蘇亨通洛克利科技有限公司,從事25/100G硅光模塊生產銷售。目前,亨通已開發出100GAOC、100GPSM4、100GCWDM4硅光模塊,并逐步形成量產,同時正加快推進400G硅光模塊的研發產業化。
通鼎互聯與南京大學成立聯合實驗室,研發的大規模光子集成芯片,不僅可以用在光網絡通信上,也將在光子雷達、生物醫療、國防安全等領域有廣泛應用。
光迅科技目前10G以下光芯片基本自產,25G芯片處于客戶驗證或內部驗證階段,100G硅光器件已可商用
雖然有差距,但光芯片國產化突圍之路沒有停止,并且隊伍在擴大。
2019大事件 刷新企業名片
2019年一些光通信企業努力刷新自己的企業名片。
今年4月舉行的2019年信息社會世界峰會(WSIS)上,中國聯通攜手亨通光電提交的基于量子加密干線的數據加密防泄漏防篡改網絡系統在建立使用ICT的信息和安全性類別中榮獲最高獎項,這也是我國在2019年WSIS 18個類別中唯一獲得最高獎項的項目。
據了解,該項目已擁有多項應用案例,包括京雄量子加密視頻會議系統、蘇州金融量子加密專線、蘇州量子加密政務網等,雙方計劃未來將進一步擴展量子通信節點數量,打造京津冀及長江三角洲量子加密通信環網,并實現南北的全線貫通。
2019年6月,亨通光電正式啟動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收購華為海洋51%股份事項,業內頗為震動,終于在12月13日該項目順利通過中國證監會上市公司并購重組審核委員會審核。
華為海洋是全球第四大海底電纜工程商,主要從事全球海纜通信網絡的建設。對于亨通來說,收購華為海洋,也將改變國內甚至全球海纜格局。
今年9月6日,通鼎互聯宣布以現金4922萬美元(約合3.29億元人民幣)收購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公司UTS26.05%股份的交易已完成交割。今年9月6日,通鼎互聯宣布以現金4922萬美元(約合3.29億元人民幣)收購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公司UTS26.05%股份的交易已完成交割。
本次交易將使得通鼎互聯的通信產品解決方案更加全面。同時,未來在5G領域,UTS將有助于通鼎互聯加碼面向5G設備領域的產品布局,把握5G網絡建設的市場機遇。另外,通過UTS的海外市場地位,通鼎互聯也可以將其在國內具有競爭力的成熟通信產品線導入國際市場,提升國際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