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曠視聯合創始人兼CEO印奇受邀做客《中國企業家》,就“如何抓住新基建大潮下的AI風口”主題接受了采訪直播。在采訪中,印奇指出與所有技術演進的過程類似,AI等新基建涉及的技術最終還是要單點突破,即有價值的商業模式出現了,才能反推AI等技術的建設蓬勃發展。因此,如何在新風口下穩扎穩打是真正成長為一家長期的、健康的、可持續發展的企業所必須關注的。

圖:曠視CEO印奇接受直播采訪談新基建發展
在印奇看來,無論是互聯網+還是AI+,都要分為兩步走:第一步建基礎設施,第二步建應用,F在AI有一些應用迸發,但大多處于建基礎設施階段。同時,5G、云計算,都是為AI+提供的基礎設施,只有建成強大的算力和通暢的網絡,才能在這上面嫁接各種各樣的AI應用。
與此同時,印奇也認為AI、5G等新基建的發展一定要有一些單點突破的東西,而不是百花齊放,然后反向催生基礎設施建設。印奇認為,在當前的場景中,以消費電子、手機為核心的個人物聯網、以城市為單位的城市物聯網以及工業4.0或智能制造為主題的供應鏈物聯網將成為具備爆破潛力的場景。印奇推測,在未來五年內,這三大場景有機會大爆破。
事實上,曠視已經率先在這三大場景中落地,而支撐落地的,則是其自研的新一代AI生產力平臺Brain++。
曠視Brain++包括深度學習框架天元(MegEngine)、深度學習云計算平臺(MegCompute)以及數據管理平臺(MegData)的能力,將算法、算力和數據能力集為一體,具備針對視覺任務定制化優化、配備AutoML技術以及強大的多任務及多用戶調度能力三大優勢。依托Brain++大規模分布式訓練能力,以及業界領先的分布式計算技術訓練超大規模深度學習模型,曠視開發出大量部署于云端、移動端、邊緣端全計算平臺的先進深度神經網絡,為個人物聯網、城市物聯網、供應鏈物聯網三大垂直場景賦能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有自己的AI算法研發體系,曠視得以快速研發交付性能穩定的AI產品。如在春節和復工返程對于疫情防控提出高效測溫需求時,曠視成立了測溫專項組,基于落地場景需求,提出了“人體識別+人像識別+紅外/可見光雙傳感”的創新解決方案。基于自用多年的深度學習框架,曠視在2天之內就完成了新型算法模型的訓練和部署,僅用10天就完成了AI測溫產品的整體研發和上線,為助力抗疫做出了一份貢獻。

圖:疫情期間,曠視推出多款AI測溫系統助力抗疫
值得一提的是,曠視意識到,要想讓AI真的普及,真的形成生產力,從根本上來說,應該先解決基礎設施建設的問題,才能讓AI應用擁有持續的動力。基于此,曠視在2020年3月25日宣布開源Brain++核心深度學習框架天元(MegEngine),并逐步開放算力和數據平臺,將生產力共享給廣大開發者。曠視希望用端到端的人工智能算法平臺打造人工智能產業的生態底座,讓開發者和企業獲得從數據到算法產業化的一攬子技術能力,提升AI生產效率、規范生產流程,推進技術快速落地。
印奇在采訪中表示,他信奉長期主義。而這從曠視的布局中也得到了體現,從專注自身核心技術的提升與業務落地應用,發展到開源天元共享AI能力推動行業更為蓬勃,曠視始終堅持著“技術信仰,價值務實”的基因。隨著曠視Brain++核心深度學習框架天元的開源,中國算法研發力將被進一步提升,為中國AI技術發展帶來強有力的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