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2021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覽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正式舉行。中興通訊高級副總裁、首席戰略官王翔出席大會開幕式并做《多維創新,共融共生》主題發言。分享了中興通訊在數字化轉型實踐過程的經驗和思考。

王翔指出,數字經濟時代,我們希望通過多維度創新拓展,推進共融共生,強化信息及能源技術推動力,聚焦物理世界與虛擬世界的創新融合,利用新要素新模式提升價值,加速企業的數字化轉型。
以下為發言全文:
當前是一個比較特殊的時代,各行業數字化轉型形成共識并成為大勢所趨,關鍵要素5G基礎設施在前兩年已經開始逐步部署,但大家還處在一個焦慮的時期。轉型到底多快算合適?大型企業和行業龍頭要么自身數字化能力比較強,要么有數字化能力很強的企業提供VIP顧問服務,但大多數企業對自己的轉型方式和動作并不太清楚。所以我們結合自身在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的實踐,總結了一些經驗,供大家參考。
我們認為數字化轉型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突破的過程。一個良性的技術和應用循環是一個持續迭代并循環往復的提升發展過程,技術創新帶來了應用實現的可能,接著技術在各個場景應用過程中又會發現新的問題,新的問題會引發新一輪技術的革新,如此循環往復。所以企業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不斷創新,才能不斷向前發展。
但創新從那里突破呢?我們認為可以從三個方面、六個維度開展數字化轉型創新。
第一是技術推動力方面,包括信息和能源兩個維度。歷史上幾次的工業革命都是通過信息或技術或兩者的組合創新推動實現的。
第二是創新標靶方面,包括物理世界和虛擬世界兩個維度。當前屬于數字經濟轉型時期,數字構建了新的虛擬世界,現實的物理世界和未來虛擬世界之間如何進行連接是一個創新的焦點?
第三是價值觸發方面,包括新要素和新模式兩個維度。我們所有技術和應用最后都要變現,如何利用關鍵的新生產要素和新模式并產出附加經濟價值是商業成功的標志。
第一個維度是信息維度,可以從橫向、縱向兩個方向來理解。
橫向是企業的生產作業流程。從整個橫向流程來看,首先要做流程各環節的量化和價值分析,量化是管理的基礎,在量化的過程中我們就能發現哪些地方是堵點,它阻礙整個生態流程的效率;哪個地方是貴點,這個地方的成本特別高;哪些地方是產品增值點。這些點就是我們需要進行數字化轉型所要改進的方面等等。這些問題點就是需要通過數字化改造來優化的場景,通過技術創新,解決上述痛點,就形成單點的解決方案。對于存在類似場景的解決方案就可以抽象并形成可配置ICT能力模板。而這些模板就可供其它相似場景的企業參考和選用。
縱向是形成信息流的閉環。我們把它抽象成五大功能,就是信息的感知、傳送、存儲、計算、應用。一個生產流程線有非常多的作業點,首先是要實現點狀場景的信息局部高效閉環。比如我們中興通訊南京濱江智能工廠,我們現在抽象出了50多個點,每一個單點都有一個解決方案,當把50多個點匯聚起來的時候,對相應功能模塊進行合并,形成特定功能的能力組件和平臺。針對不同的應用場景,聚合不同的能力組件、云網底座、終端和應用,快速實現端到端解決方案,實現整體方案成本和效率最優。
信息維度最終的目標是實現企業全流程的信息高效閉環,即全局流程再造。第一步實現作業流中每個環節中數字化改造。第二步就要把全局連接起來,這個連接包括內部的連接,比如生產線的連接,以及外部和我們供應商、合作伙伴以及客戶的連接。通過企業不同領域的全局流程再造,實現由點到面的的企業數字化轉型。
第二個維度是能源維度。這幾天大家都看到很多消息,各個地方限電。限電給我們的警示就是在雙碳大環境下,我們要高度重視未來能源選擇和使用的策略。
先從整體來看,全球有一個科學碳目標的制定,要求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整體溫度提升不超過1.5度,這1.5度量化到我們自身就是每年絕對的碳排放要下降4.2%,4.2%作用到我們內部又該怎么度量呢?有三個范圍:范圍一,自身直接的排放。比如說油機車隊燃油燃燒,直接燃燒就產生了碳排放。范圍二,自身間接的排放,比如研發/生產用電。電的產生是要產生碳排放。范圍三,上下游伙伴的排放。范圍一、二需要我們對自身消耗進行約束,范圍三是對上下游約束。通過這樣的約束,可以有效的度量碳的排放結構,從而制定自身在碳排放上的優化方案。
再從行業來看,不同的行業能源使用結構不同,比如對我們科技企業來說,80-90%的電力消耗來自于研發、生產用電,其中主要是儀器儀表和空調用電等。比如通信運營商百分之八九十的電來自ICT網絡設施運行,包括數據中心、基站等,要想降低運營商的電力消耗,就需要提升我們設備的效能。管理碳排放的核心就是梳理排放的結構,抓大不放小,進行精細化的管理。
前面講了能源的消費結構,圍繞能源的碳中和還要考慮能源的閉環過程,整個大循環包括能源的產生、傳送、存儲、消費以及碳的排放對沖。政府、社會組織、企業在這個大循環中承擔的角色和作用不同。在整個碳中和的過程中要綜合考慮經濟效益,有的場景適合場景內的小循環,比如偏遠地區的小范圍供電。有的場景需要整個社會大循環,有些碳中和措施也有規模效應的影響,規模化能帶來效率的提高。
中興通訊關注全流程的碳中和管理。我們在降低企業碳排放的同時,重點聚焦通過技術創新實現通信設備的節能降耗。比如在能源的產生可提供基站的一體化智能光伏綠島供電自循環方案,能源的傳送和存儲提供高效能的綠色鋰電智能儲電方案,在能源的消耗部分主要關注節能降耗,通過智能化的方案來提升用電效率,比如在無線設備側,以AI為技術核心的基站節能方案PowerPilot,使整網節電達到20%;創新性地構建了面向未來的預制化數據中心解決方案,能耗下降30%等等 。

第三個維度是物理世界,第四個維度是虛擬世界,兩者屬于創新標靶方向。從創新的角度來看,更多的創新會產生在虛實結合的地方,我們說虛中有實、實中有虛,通過虛實結合,能夠重新分配我們的價值和成本的結構。我們在實體中融入虛擬可以提升真實感,可以有更多的深度感知。虛擬實現的成本更低,但實體更真實,所以我們在虛擬和物理世界之間有效選擇兩者之間的配比和配置實現整體效益最優。
這里舉幾個例子,一個是通過數字孿生來解決運營商的網絡運維問題,一個是通過XR來支撐我們的高效培訓問題,這都是虛實中間態的一個比較典型的內容。
最后再看一下價值觸發方面的兩個維度,即第五個維度“新要素”和第六個維度“新模式”。熊彼特曾經說過,創新就是關鍵生產要素的新組合。以前的關鍵生產要素有資本、技術、勞動力和土地,現在要加上數據。如何對這些關鍵生產要素進行組合和配置?如何通過組合和配置產生新的商業模式,并轉換成經濟價值?
這里舉三個新要素新模式的典型案例。第一個案例是研發云協同,通過研發的數字化和云化能夠改變研發模式,并且能夠大幅提效。去年疫情期間,我們大部分研發人員在家辦公,在家辦公能達到現場辦公效率的98%。第二個案例是大數據智能運維,我們通過虛擬、現實這樣的結合,通過人工智能以及數據的導入,整體人力節約20%,投訴處理提效80%。第三個案例是基于大數據分析的一個預測性維護的案例,用于智慧鋼鐵,實現了智慧預警和高效維護的目的,幫鋼鐵企業大幅降低故障率。
在企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每一個企業都要深度思考,如何通過技術創新優化自己的業務流程,提高企業經營效率和競爭力。從中興通訊實踐看,我們認為通過技術、創新標靶和價值觸發三個方面、多個維度的創新,高效實現企業數字化轉型。信息維度,通過橫向和縱向閉環貫通,解決企業各環節的痛點,實現全局流程再造;能源維度,關注全流程碳中和閉環管理,實現通信設備和IDC節能降耗;聚焦物理世界與虛擬世界的創新融合,提升企業運營效率和用戶體驗;利用新數據要素創造新的業務模式,為企業和客戶創造價值。
在數字經濟時代,中興通訊致力于成為數字經濟筑路者。一方面提供相關的產品,幫助建立數字經濟的底座,另一方面我們也通過前期廣泛合作和場景探索,逐步沉淀典型的應用場景模板,復制推廣,共建數字生態,助力各行各業加快實現數字化轉型。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