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象網訊 (計育青/文)在服務器生產線上,原本需要很多技術人員來完成質檢,現在只需要寥寥幾個人就能快速完成檢測;電網中的繼電器與國產化AI技術結合之后,日常運維不再依賴現場人員,實現了智能巡檢、智能維護以及智能監管,運維成本和效率都大大提升;在車來車往的公路上,周密部署的非現場執法系統可以清晰識別車輛運行情況,讓超限超載“無所遁形”;在田間地頭,新型的AI監測系統密切觀察著作物情況,精準識別蟲害種類和程度,為后續的防控決策提供信息保障......
在近日的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媒體探營(許昌、鄭州站)活動中,飛象網記者親臨企業運營一線進行實地采訪,看到了數字化、智能化技術與產業的深度融合,更看到了澎湃算力在各行各業轉型升級中的巨大價值。
黃河信產:把AI帶入每一條產線
黃河科技集團信息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簡稱黃河信產)是一家主要聚焦國產化通用計算的鯤鵬系列和AI計算的昇騰系列服務器、PC及軟硬一體解決方案的企業,目前具備年產36萬臺服務器、75萬臺PC的產能。黃河信產的專家程明超告訴記者,當前服務器的裝配主要依靠人工完成,由于成品結構復雜、物料品類多、配置規則繁瑣,員工必須要經過細致培訓才能上生產線。不過即便如此,員工在長時間重復勞動下也很容易出現失誤,影響到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為此黃河信產協同華為昇騰制造專家團隊,利用AI算法研發了智能自動光學檢測技術,對現有服務器產線進行了數字化改造。

“我們利用中原人工智能算力中心的算力資源,引入昇騰AI質檢算法,以云端訓練+本地推理的模式來提高產品的質檢準確率。”程明超說。
AI質檢系統為黃河信產帶來了顯著效益。據程明超介紹,引入AI技術之后,PCB(印制電路板)的缺陷檢測精度由90%提升至99.9%,誤報率低至1%,質檢人員的工作效率也提升3倍。這項技術還可以滿足多條產線、不同產品的彈性生產需求,通過云邊協同方案實現云端訓練模型快速下發、部署到邊緣,將業務更新效率提升了3倍以上。
“人工檢測效率低且很難避免漏檢、錯檢,我們引入AI質檢技術之后,不僅大幅度提升了工作效率,還大大降低了漏檢和錯檢率,效果非常好!背堂鞒f。
許昌智能繼電器:“國產AI”助力電網智能運維
許昌智能繼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領先的智能配用電系統廠商,是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在能源互聯網軟硬件融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技術和產品優勢。據許昌智能繼電器商務部主任賈忠振介紹,電力行業的自動化、智能化、可視化、精細化程度正在不斷提高,總的發展趨勢是實現電力設備的全息感知、泛在連接、開放共享、融合創新,不過電網變電站的監控系統卻還沒有跟上這一趨勢。

傳統的變電站監控系統以本地部署為主,收集變電站內電力運行的參數。對于電網運營方和客戶來說,這種模式存在管理困難、運維成本高、效率低下、響應速度慢等缺陷,運維人員往往需要到現場,以手動方式排班、記錄設備狀態。此外,傳統監控系統會在本地存儲大量歷史數據,但這些數據很難提取和轉移,只能展示歷史報表及曲線,不能充分挖掘數據的價值。
為了解決這些難題,許昌智能繼電器"將電力運維系統與國產化AI技術結合,開發了電力智能運維系統,借助AI智能圖像技術來實現儀表識別、入侵檢測、安全檢測、能耗分析等功能。該系統采用了華為的全場景AI計算框架Mindspore以及Atlas 800(9000) AI訓練服務器,依托中原人工智能計算中心的算力資源,實現了無人值守、遠程監控、智能維護、實時報警等功能,有效提升了自動化變電站運行的可靠性和穩定性,降低了運維成本。

“這是國內第一個完全國產、標準商用化、軟硬件一體的AI全棧系統,在河南省投入了首次應用。”賈忠振說。
東方世紀:數字賦能“智慧服務區”
東方世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智慧公路解決方案的高新技術企業,近年來融合多源數據采集及感知技術,開發了云邊結合的業務平臺,推動公路行業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東方世紀技術總監李志民告訴記者,目前高速公路的服務區雖然普遍安裝有視頻監控,但存在資源數量龐大、分散,數據檢索效率慢等問題,只能做到事后回溯而無法支持實時監管和防控,影響了道路交通安全的保障水平。
為解決高速公路服務區的監控難題,東方世紀開發了智慧服務區解決方案。該方案利用中原人工智能計算中心的算力對上傳的視頻數據進行納管與訓練,在服務區端采用同架構的Atlas500邊緣小站來保證平臺穩定運行,以“云邊端”一體化架構實現算法的迭代升級、算法下達以及數據回傳等功能。針對屢屢發生的貨車油箱被盜事件,東方世紀還開發了安心停車小程序,讓車主可以實時查看車輛周圍情況。程序還會利用AI視頻識別技術對周圍異常行為進行監測,向車主終端自動推送報告。

“智慧服務區方案可以實時監管重點區域,自動分析、歸納服務區內的車輛、客流、;奋囕v等情況,準確識別、上報突發事件!崩钪久裾f。

依托昇騰AI基礎軟硬件平臺,東方世紀還開發了治理超載的非現場執法系統。該系統可以有效提高車輛動態稱重的精度和車輛身份識別的能力,讓超載貨車再也無法通過加減速、溜邊等駕駛行為及遮擋號牌來躲避檢測。目前東方世紀治超非現場執法系統已在長沙、鄭州、平頂山、開封等地區落地應用。據統計,2022年3-8月,該系統在某監測站點共識別出超過5000次超載且遮擋號牌行為,且多數超載量都大于50%,屬于嚴重危險駕駛行為,為執法部門嚴格管控車輛超載、保障道路安全提供了一個高效的解決方案。
河南農大:AI助力蟲害識別
” 根據實時識別的棉蚜危害程度,將識別結果和的施藥機械結合,能夠實現棉蚜的精準防治,這樣可以減少農藥的投入,降低生產成本,減少環境危害!昂幽限r業大學信息與管理科學學院副院長喬紅波告訴記者。
病蟲害對棉花的成長影響很大,是影響棉花產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不過在棉花種植過程中,病蟲害情況的數據收集一直欠缺高效手段,通常只能靠人工現場觀察、采樣,費時、費力且很難做到大面積監測。棉花種植者在無法掌握全面信息的情況下,往往會傾向于頻繁、過量地使用農藥,對農田作物和環境的安全造成較大隱患。“如果能實時、準確地識別蟲害情況,根據識別結果進行精準防治,那么我們就可以減少農藥投入、降低種植成本,同時減少對環境的危害!焙幽限r業大學信息與管理科學學院副院長喬紅波說。

喬紅波的研究團隊連續3年采集了4萬多幅棉蚜危害的圖像,根據危害的嚴重程度將這些圖像分為四個等級。在此基礎上,研究人員利用深度學習技術,對圖像進行特征提取和深度學習,識別精度提高到了90%以上,滿足了田間調查的需求。隨后這個模型依托中原人工智能計算中心進行了訓練,識別精度也達到了90%以上。

“接下來我們會把這個訓練好的模型部署到基于華為昇騰平臺的工控機上,利用攝像頭來實時采集圖像,并利用邊緣AI算力來智能識別病蟲害等級。”喬紅波說。
中原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將澎湃AI算力注入千行百業
2022年是中原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正式運營的第一年,也是河南人工智能產業蓬勃發展的一年,從農業到工業,從生產到生活,數以百計的AI創新方案在中原大地上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坐落在許昌市的中原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是河南首家,同時也是繼深圳和武漢之后,全國第三家建成并投用的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整個項目總用地面積16270平方米,總建筑面積2443平方米,規劃部署人工智能算力300P。中心的算力平臺基于昇騰 AI 基礎軟硬件平臺,一期建成100P算力,相當于每秒十億億次的計算速度,已于2021年10月份上線并投入使用。

據許昌市市投數字經濟產業集團總經理、中原人工智能計算中心CEO穆勤學介紹,2022年中心已經助力100多家本地企業實現了智能化升級,創新孵化3個AI大模型(“嵩山·慧目”質檢大模型、“嵩山·凌云”反詐大模型、“河南一號”人工智能遙感平臺),打造了15個行業標桿聯合解決方案,涵蓋數字政府、交通、安平、醫療、園區、制造、能源等多個領域。
為精準匹配河南省產業發展現狀,中原人工智能計算中心的運營團隊專門針對338家高校、企業、科研院所進行了算力需求調研,估計本地算力需求在190P左右。目前中心共有已注冊伙伴600多家,峰值用戶規模超過300家,平均算力使用率超過90%,發放昇騰AI相關技術適配證書42張。

穆勤學表示,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需要大批量高質量的創新型人才,中原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正在主動出擊,積極與高校、科研院所聯合培養技術人員!拔覀冞聯合華為,在本地推廣昇騰的&鯤鵬產教融合育人基地項目,并與教育部共建了‘智能基座’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基地,與河南財經政法大學、許昌學院等5家本地高校簽約了昇騰人才加速計劃,共同為河南的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奠定扎實的人才基礎。”穆勤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