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象網訊 (計育青/文)絲綢之路上的重要節點,水土豐饒的“塞上江南”,西夏王朝的核心區域,這些都是寧夏為人們所熟知的“標簽”。在數字經濟涌動的新時代,寧夏又因其獨特的地理和氣候條件,迎來了“東數西算”的核心樞紐——西部數谷。2022年2月,寧夏入選國家八大樞紐節點,位居黃河之濱的寧夏中衛市入選數據中心十大集群,成為了國家“東數西算”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年多時間過去了,寧夏建設“西部數谷”交出了怎樣的一份答卷?
近日,記者跟隨“看見數字寧夏——算力中國行媒體探營活動”,探訪寧夏算力基礎設施建設、算力融合創新應用場景,深入挖掘寧夏的算力發展成果。
云天中衛:十年打造西部云基地
寧夏中衛市處在中國陸地的幾何中心區域,光纖網絡通達全國各地的最優路徑均在2000公里以內,建設數據通信樞紐具有天然優勢。
早在十余年前,寧夏中衛市就開始謀劃云計算和大數據產業布局。近年來,中衛市相繼獲批國家(中衛)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和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中衛數據中心集群,成為全國首個“雙節點”城市。如今在中衛市,既有四大運營商這樣的“國家隊”在此布局數據中心,也有亞馬遜、美利云、天云網絡等行業“排頭兵”在投資,先后建成投運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天云網絡等13個大型和超大型數據中心,建成機房面積28萬平米,累計安裝機柜4.67萬個,平均PUE低至1.2。目前已完成投資近400億元,集聚了美團、亞信、歡聚集團等200多家云計算及配套企業。

國家(中衛)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也已經打通了與深圳、北京、上海的跨省傳輸鏈路,可滿足各類對等互聯和轉接互聯業務的近500Gbps帶寬接入需求,峰值流量約可達310Gbps,進一步降低了網絡時延和資費。目前已有20多個知名互聯網企業入駐,還有越來越多的企業正在選擇落地中衛,依托本地干燥涼爽的氣候和充沛的綠電供應能力,以及低時延網絡、良好的營商環境等優勢,布局數據中心等產業。
在中國移動(寧夏中衛)數據中心二期建設現場,記者看到主體部分已經全部完工,施工人員正在進行室內外裝飾裝修及外網建設。該項目將作為省際互聯網節點,直連北京、西安、廣州、成都、杭州等26個城市,出省總帶寬達到12.6T。項目投入使用后,將為當地及寧夏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產業注入強勁動力,助推地方經濟轉型升級。

據記者了解,目前中國移動在寧夏銀川、中衛布局了三座高標準數據中心,建成五地市邊緣數據中心,互聯網出口總帶寬達12.6T,占寧夏區域整體網絡承載63%。中國移動還率先打造了“12580時延圈”,可滿足全國95%以上實時業務需求。
中國聯通建設的中衛云數據中心則是中衛市“西部云基地”的第一批入駐企業,也是中國聯通在西部部署的重要的IDC數據運營中心、云計算中心。中國聯通中衛云數據中心共占地200畝,整體規劃單體樓8棟、機架1.2萬架以上,總投入在120億元以上。由于采用了國際先進的綠色環保技術,中衛云數據中心的PUE最低可達1.1,在國內位居領先。

源源綠電:打破高能耗魔咒
在ICT行業,大型數據中心的能耗非常驚人,加上全球不斷提升的低碳減排呼聲,如何降低數據中心的能源消耗、碳排放成了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寧夏則擁有天然你的豐富綠色能源儲備,不僅是全國首個新能源綜合示范區,也是國家大型沙戈荒光伏基地的落地省份,新能源裝機近3000萬千瓦,占總裝機的46%,居全國第三位,新能源利用率97.5%,居西北第一,是國內第一批綠電交易試點省份。因此,在寧夏發展數據中心產業具有天然的綠色優勢。
在寧夏靈武市馬家灘鎮和白土崗鄉的煤礦采空區、沉陷區荒地,一排排藍色光伏板在陽光下交相輝映,規模龐大得令人震撼。光伏板下,原本荒蕪的地面因日曬、溫度和水份蒸發量的減少而長出了叢叢綠意。這里是國家能源集團寧夏電力寧東200萬千瓦復合光伏基地,是全國單體規模最大的智慧光伏示范樣板和全國單體規模最大的光火儲氫一體化外送示范基地。基地一方面為數字化基礎設施供應綠電,另一方面依托5G、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增強自身的數字化、智能化水平,相互扶持、相互促進。

據記者了解,寧東光伏基地項目年均發電量可達31.5億千瓦時,每年可減少碳排放約315萬噸。項目還搭建起了全國第一個“空、地、底”采煤沉陷區全景智能監測預警平臺,探索出“光伏+生態修復+農業+畜牧”高效發展模式。憑借綠電優勢,寧夏有望在2025年實現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增至65%,在低PUE的基礎上發展超低CUE數據中心,借助“源網荷儲一體化”模式,在全國率先建成一流綠色數據中心集群。
潤物無聲:服務各行各業數字化升級
得益于本地強大的網絡和算力基礎設施,寧夏各行各業的數字化升級也在火熱進行中。
賽馬物聯科技(寧夏)是一家專業從事“工業互聯網+智慧物流”業務的平臺型科技企業,其開發運營的“我找車”平臺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了專業的物流生態圈,目前已經實現了物流業與制造業的體系聯通,做到了產業鏈、物流鏈、資金鏈的三鏈結合。截至2023年3月末,“我找車”平臺累計注冊車輛126萬輛,成為重載貨運行業的“貨拉拉”。
國網寧夏電力的新型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也取得了豐富成果,已建成寧夏自治區內領先的企業級數據中心,目前擁有云平臺服務器超過400臺,存儲容量近2.5PB,支撐業務系統192套。該公司的數據中臺累計接入核心系統64套、5.4萬張表、280TB數據,支撐新能源云、網上電網等64套業務場景。另外還有超過3萬臺融合終端等各類傳感器接入智慧物聯體系,支撐電網、設備、客戶狀態的動態采集和實時感知。此外,國網寧夏電力還在能源行業內部率先完成了CDH大數據組件的x86+ARM混合算力部署長穩測試驗證,混合集群關鍵性能指標均優于或不低于純X86架構集群,為下一步平滑推進算力中心自主可控改造奠定了基礎。

在寧夏賀蘭山東麓鴿子山,分布著西鴿酒莊的3萬多畝葡萄園,這里是中國目前種植規模最大、釀造技術最為先進的精品葡萄酒原料基地。超大規模葡萄園的管理一直是個難題,不過西鴿酒莊聯合國內知名葡萄酒院校開發了智能化葡萄園管理系統,解決了管理難題。該智能化系統基于互聯網大數據管理平臺,可以實施精準監控園區空氣溫度、風速、土壤濕度等,不但節省了人力,還可以通過實時數據的采集和分析,為葡萄園的智能化田間作業奠定基礎。下一步酒莊計劃在種植基地建設全連通的物聯網,升級可視化管理、農事綜合管理、凍害監測預警防控等系統,迎接更進一步的智能化時代。

一邊推進云數據中心建設,一邊加快發展綠電產業,寧夏不僅為國家“東數西算”和“雙碳”戰略做出了杰出貢獻,還有效帶動了本地產業的數智化升級,取得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豐收。接下來寧夏計劃繼續加大對算力產業的支持力度,從用地、綠電、用水、能耗等方面予以政策性傾斜,全力保障樞紐節點建設進度,支持數字化產業在本地發展壯大,讓“西部數谷”愈發璀璨,為“數字寧夏”增添更多濃墨重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