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2023中國算力大會、第二屆西部數谷算力產業大會在寧夏銀川開幕,中國鐵塔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志勇出席開幕式,并在大會主論壇上發表題為《共筑算力底座共創數智未來》的主旨演講。

張志勇表示,物質、能量、信息是構成客觀世界和人類賴以生存的三大基本要素,沒有物質,什么也不存在;沒有能量,什么也不會發生;沒有信息,萬物便沒有意義。當前,以 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正推動物質、能量、信息三大要素深度融合共生,驅動“技術-經濟范式”從農業經濟、工業經濟向數字經濟加速演進,推動人類社會快速步入智能時代。
張志勇指出,算力是智能時代的重要基石,也是全面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公共基礎設施。要讓算力如同水電一樣即需即取、隨取隨用,需要我們構建泛在、立體分層、中心與邊緣同步發展、異網異構、開放互聯的一體化算力底座,需要我們擴大算力供給,也要豐富算力應用,建用并舉,實現算力的泛在化、隨需化、普惠化。
在算力供給方面,算力基礎設施建設方興未艾,“中心+邊緣”的梯次化布局正在形成。在加快建設國家樞紐節點和大型數據中心的同時,邊緣算力基礎設施的重要性也逐步凸顯。中國鐵塔擁有210萬站址資源,這些站址資源遍布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上,上有5G、下有光纜,中間有不間斷的電力保障,還有標準的通信機房,覆蓋各類業務場景,而且緊鄰用戶側,是天然的理想的邊緣計算節點。當前,中國鐵塔正在全力進行“通信機房”向“數據機房”升級,持續融入公共算力體系,完善公共算力布局,為廣大用戶提供拎包入住的邊緣基礎設施共享服務,以及基于AI軟硬件的邊緣智能計算、邊緣算力共享服務,擴大算力供給,推動實現算力無所不在、智能無所不及。
在豐富算力應用方面,中國鐵塔積極貫徹落實工信部等14個部門聯合下發的《進一步深化電信基礎設施共建共享,促進“雙千兆”網絡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基于“鐵塔+大數據+AI”,變“通信塔”為“數字塔”,不斷深化共建共享,持續推進一桿多用、一塔多用,面向為林草、國土、環保、農業、應急等行業,量身定制森林智保、耕地智保、水庫智保、秸稈禁燒等多款行業應用產品,為這些行業裝上了“千里眼”“順風耳”“智慧腦”,賦能千行百業,提升數據治理水平。
例如,在河北,中國鐵塔利用近萬個通信鐵塔,建成覆蓋全省、全天候、智能化的河湖智能視頻監控系統,一體化服務省、市、縣、鄉、村五級單位,集中監管河流、湖泊、水庫等水域,統籌保障防洪、供水及生態安全。這套系統在近期防汛抗洪救災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指揮決策、現場救援、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撐。又如在寧夏吳忠,利用鐵塔站高望遠的中高點位優勢,融合視頻監控、大數據、AI和鐵塔視聯平臺,打造高空衛士,對全市多個區縣的大氣、水、土等生態環境進行實時監控和7x24小時值守,實現對違法違規行為及時發現、及時報告、及時制止、及時處置,大大提升數字治理水平,助力打造碧水藍天、綠色家園。
邊緣基礎設施具有點多面廣、比較分散、網格化分布的特點,如何實現這些設施的可視可管可控。張志勇表示,中國鐵塔經過這幾年的實踐,形成了專業化、智能化的資產管理和運營維護能力。中國鐵塔依托“5G+視頻監控+物聯網+算力+AI”等數字化技術,將邊緣算力、AI算法直接部署到現場,對視頻流、動環監控等數據進行本地智能處理,構建數字孿生站點和智能運維能力。并且,中國鐵塔這幾年不斷提升邊緣控制的性能,逐步實現對鐵塔公司遍布祖國960萬平方公里的210萬座站址、2000多萬個設備和3300億資產的可視可管可控,為算力基礎設施的安全穩定運行保駕護航。也可以說,這是運用5G對點多面廣、遍布全國、分散各地的資產運營管理的典型行業應用。
張志勇強調,面向未來,中國鐵塔將以服務國家戰略為導向,攜手產業各方,持續加快算力基礎設施建設,加大算力應用落地,加強算力領域研發攻關,共筑算力底座,共創數智未來,助力中國式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