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報道,中國衛通將向市場提供更多的消費級衛星互聯網產品,聯合航空公司推出航空衛星互聯網產品流量套餐。隨著衛星互聯網商業化應用場景的不斷豐富,全球商用衛星互聯網產業蓬勃發展,越來越多商業巨頭加入商用衛星領域賽道,未來,商業航天這個巨大“藍海”將掀起巨浪。
商業航天助推衛星產業持續火熱
“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若干戰略性新興產業,開辟量子、生命科學等未來產業新賽道,廣泛應用數智技術、綠色技術,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商業航天首次在2023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被提到。隨著信息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商業航天這片新藍海的潛能將被進一步挖掘。
為了搶抓商業航天發展重要機遇,北京、西安、深圳、上海、武漢、寧波等多個城市紛紛出臺促進商業航天發展相關行動計劃或是配套政策,加快航天全產業鏈布局。衛星產業作為商業航天的核心一環,其賽道隨著華為、榮耀等終端大廠以及中國電信等運營商的加入,未來發展潛力也十分巨大。
如去年8月,華為未發先售,推出全球首款衛星語音通話智能手機Mate60Pro,中國電信同步上線直連衛星業務,讓“遠在天邊”的衛星通話,“走進”每個人的生活。同年底,OPPO、榮耀也宣布發布支持衛星通話的新款手機,追趕華為步伐。
衛星通信網絡不斷完善
自2020年正式納入新基建后,短短三年時間,我國衛星互聯網建設已經實現重要突破。單顆衛星變成了組網星座,利用衛星視頻通話的時長也從三分鐘提高至半個小時以上,還可以賦能工業,或者與自動駕駛領域結合,增強車輛感知能力等。
實際上,作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主力軍,中國電信也在衛星領域不斷耕耘,在衛星互聯網建設方面加大投入,通過不斷升級和優化網絡設施,構建“衛星+”產品體系,為客戶提供天地一體、云網融合、萬物互聯的智能綜合信息服務,為商業航天提供了高效可靠的通信保障。中國電信在通信技術領域的持續創新,不僅提升了衛星互聯網的整體性能,也為商業航天應用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
衛星產業潛力大,未來發展動力足
近年來,衛星產業以驚人的速度蓬勃發展,并展現出巨大的潛力。衛星技術的不斷進步為商業航天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撐,同時也催生了更多的應用場景。從通信、導航到遙感等領域,衛星的應用已經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通信領域,高效可靠的衛星通信網絡為人們提供了更暢通的信息傳遞途徑。這不僅使得全球范圍內的通信變得更加迅捷,也為偏遠地區的人們帶來了與世界相連的便利。衛星導航系統的普及則使得定位服務更加精準,影響著交通、物流、地質勘探等多個行業的發展。
在遙感領域,衛星的高空俯瞰使得地球資源的監測更加全面、精準。農業、環保、城市規劃等方面都受益于衛星遙感技術,實現了更智能、可持續的發展。商業航天的不斷突破還為科學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實驗數據和觀測手段,推動著人類對宇宙的更深層次探索。
正如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中國遙感委員會主席顧行發所言,未來將是太空經濟發展的時代,商業航天的發展會帶來經濟效益和社會發展的巨大改變。它不僅推動了經濟的增長,更為社會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商業航天的崛起將成為一個新時代的開端,為我們的科技、社會、生活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