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工業互聯網與物聯網研究所近期啟動了《智能物聯網藍皮書》的編制工作,并成功在線舉辦了編制啟動會,深入探討智能物聯網技術在多個領域的應用和發展趨勢。
在當前“萬物皆可聯”時代背景下,物聯網與信息通信技術的深度融合,已經成為推動城市智慧建設和行業智能化、數字化轉型升級的關鍵力量。
萬物智聯加速到來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明確指出,要“加快發展物聯網,健全一體銜接的流通規則和標準,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物聯網技術實現人、物之間的互聯互通,提升整體的經濟效益。
在技術融合的趨勢下,我國物聯網市場進一步走深走實,物聯網安全與應用國際標準研制取得新進展,智能物聯網、綠色物聯網等成為行業關注新方向,2024年全球物的連接數增長了20%以上,超過250億,全球數字經濟總量超過40萬億美元,增幅近20%,中國物的連接數估計超過30億,增幅超30%。
智能物聯創新應用場景
伴隨著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物聯網的應用場景進一步拓寬。
數智賦能新消費。比亞迪仰望U8越野玩家版依托中國自主研發的“天通一號”衛星移動通信系統,保障了汽車在地面移動網絡和固定網絡覆蓋不到的地方,接入衛星網絡,提升汽車主動安全能力。
數字化應用,賦能城市綠色化發展。天翼物聯聯合屬地電信為某機關地下停車場部署了中國電信綠色照明產品,通過“寬帶連接+智能照明終端+平臺應用”的一體化服務實現聯網照明的智能化管理,減少超過80%的能源消耗。
AI+物聯網,推進施工安全。依托天翼物聯5G智慧工地AI智能監控專網,某重工有限公司實現了“高空作業”視頻畫面快速回傳至企業工地內網監控系統,大幅提升了工地智能化監控水平。
智能物聯網的發展面臨諸多挑戰
當前,在各行各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大背景下,物聯網產業仍面臨著數據隱私與安全問題、深度應用不足等問題。
在數據隱私與安全方面,物聯網體系結構通常被劃分為三個主要層次:感知層、網絡傳輸層和應用層,由于要實現各個層次及各物聯設備之間的信息交互傳遞,涉及用戶的個人信息、行為數據,這些數據如果被黑客竊取或泄露,將對用戶的隱私造成嚴重威脅。
此外,數字技術的發展,也讓網絡攻擊的數量和種類不斷增加。黑客可通過網絡攻擊獲取物聯網設備的控制權,從而進行控制設備、竊取數據、破壞系統等惡意操作。
在深度應用方面,公開數據顯示,截至目前,5G物聯網的終端連接數超過3000萬。然而,即使這3000萬物聯網終端全部用于行業應用中,平均每個大類行業連接數也僅有40多萬,這只是極小的一部分。
因此,物聯網產業需要繼續加強技術創新,完善數據安全保護機制,推動物聯網技術更深入地融入各行業場景,以滿足個性化、場景化的應用需求,以真正實現“萬物智聯”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