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三级一区-韩国三级香港三级日本三级la-韩国三级香港三级日本三级-韩国三级视频网站-日韩欧美一及在线播放-日韩欧美一二三区

首頁|必讀|視頻|專訪|運營|制造|監管|大數據|物聯網|量子|元宇宙|博客|特約記者
手機|互聯網|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計算|芯片|報告|智慧城市|移動互聯網|會展
首頁 >> 頭條資訊 >> 正文

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加快協調發展

2024年9月23日 07:39  經濟日報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央網信辦等11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動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協調發展有關事項的通知》,順應新型信息基礎設施發展趨勢,面向各類設施,統籌各方力量,加強協調聯動,推動均衡發展。

形成全面發展格局

新型信息基礎設施是一系列互聯互通、分工協作設施的集合體,主要包括5G網絡、光纖寬帶網絡、移動物聯網絡、骨干網絡、國際通信網絡、衛星互聯網等網絡基礎設施,數據中心、通用算力中心、智能計算中心、超算中心等算力基礎設施,以及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區塊鏈基礎設施、量子信息基礎設施等新技術設施。

工信部信息通信發展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發展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對于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助力制造強國、網絡強國和數字中國建設,具有重要支撐作用。

目前,我國已形成網絡、算力和新技術基礎設施全面發展的格局。賽迪研究院政策法規研究所所長彭健介紹,從網絡基礎設施看,我國建成全球規模最大、技術領先的5G網絡、光纖寬帶網絡和移動物聯網絡,衛星互聯網加速布局。截至今年7月份,已累計建成5G基站399.6萬個,5G移動電話用戶達9.5億戶;全國互聯網寬帶接入端口數量達11.83億個,其中,光纖接入端口達11.44億個;“千帆星座”“GW星座”等衛星互聯網基礎設施加快建設。截至8月底,全國累計接入工業互聯網國家頂級節點的二級節點達365個,累計接入的企業節點數量超43萬家。

從算力基礎設施看,截至2023年底,我國在用數據中心機架總規模超810萬標準機架,算力總規模達230EFLOPS(每秒百億億次浮點運算次數)。智能算力規模達70EFLOPS,新增算力基礎設施中智能算力占比過半,成為算力增長新引擎。截至2023年末,我國共有14座國家級超算中心。

協調融合問題凸顯

隨著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演進發展,新型信息基礎設施的功能和類型更加多樣,體系結構更加復雜,與傳統基礎設施的融合趨勢更加凸顯,但難統籌、難融合、不協同、不平衡等發展問題日益突出。

彭健分析,新型信息基礎設施的關鍵核心技術仍存短板弱項,自主可控能力有待提升;區域間、城鄉間、行業間分化較為明顯,亟待縮小差距;協調發展不足、與傳統基礎設施融合難等問題凸顯,需從頂層設計上予以優化。新形勢下對新型基礎設施的安全保障能力和綠色發展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亟待提升新型信息基礎設施的安全和綠色水平。

《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構建新型基礎設施規劃和標準體系,健全新型基礎設施融合利用機制,推進傳統基礎設施數字化改造,拓寬多元化投融資渠道,健全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協調機制。

“完善跨行業協調機制是更大范圍內共享資源的關鍵。”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理事長聞庫表示,這需要多方合力共同推動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優化整體布局、完善系統功能、改進發展模式,行業間互惠互利,提升整體發展水平和服務能力,支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吸引社會資本投資

《通知》以推動新型信息基礎設施跨區域、跨網絡、跨行業協同建設為重點方向,提出7方面主要工作,即全國統籌布局、跨區域協調、跨網絡協調、跨行業協調,發展與綠色協調、發展與安全協調、跨部門政策協調等。

彭健表示,《通知》提出推進信息設施與傳統設施融合發展,可以預期,傳統基礎設施數字化改造將提速,與新型信息基礎設施的協調融合發展將更為緊密。《通知》還提出規范實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引導社會資本積極參與投資運營等舉措,有利于進一步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新型信息基礎設施投資建設。此外,基礎電信企業網絡組織可合理突破行政區劃限制,推動區域內骨干節點向全互聯組網發展。這意味著基礎電信企業可根據實際情況拓展區域內骨干節點發展,賦予企業更大自主性和發展空間。

浪潮云洲工業互聯網副董事長、總經理龐松濤表示,浪潮云洲積極響應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協調發展的要求,構建一體化大數據平臺和算力云服務,實現算力資源、數據資源、應用系統等數字資源一體化管理,滿足企業數字化轉型需求。尤其是通過國內首個國家級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數轉大師“N+1+X”投資轉服務模式、云洲工業互聯網平臺以及一系列惠企活動,解決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難題。

“近年來,信息通信行業一直在推進跨行業共享,比如與鐵路、電力等行業實現資源共享,以降低建設成本。需要注意的是,共享前提之一是行業間認可的標準。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將積極落實《通知》要求,做好行業內外的資源共享標準工作。”聞庫說。

編 輯:高靖宇
飛象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本網刊載內容,凡注明來源為“飛象網”和“飛象原創”皆屬飛象網版權所有,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摘編及鏡像,違者必究。對于經過授權可以轉載,請必須保持轉載文章、圖像、音視頻的完整性,并完整標注作者信息和飛象網來源。
2.凡注明“來源:XXXX”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在于傳播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相關作品刊發之日起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處理。
本站聯系電話為86-010-87765777,郵件后綴為cctime.com,冒充本站員工以任何其他聯系方式,進行的“內容核實”、“商務聯系”等行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
相關新聞              
 
人物
中國電信邵廣祿:面向AI大模型的智算集群及網絡的實踐和展望
精彩專題
CES 2024國際消費電子展
2023年信息通信產業盤點暨頒獎禮
飛象網2023年手機評選
第24屆中國國際光電博覽會
CCTIME推薦
關于我們 | 廣告報價 | 聯系我們 | 隱私聲明 | 本站地圖
CCTIME飛象網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備08004280號-1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80234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0771號
公司名稱: 北京飛象互動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