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象原創(遠山/文)還記得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吶喊,點燃了中國動畫沉寂多年的復興之火。四年后,《哪吒二》以更磅礴的東方美學、更顛覆的敘事野心,不僅橫掃全球票房,更以一種近乎宣言的姿態,將中國動畫推向了世界舞臺的中央。
然而,這部影片的意義早已超越了單純的娛樂范疇。它像一面棱鏡,折射出當代中國在科技、文化與戰略層面的多重突圍——從技術自主到文明自信,從反抗霸權到重構規則,《哪吒二》的成功,恰似一場跨越銀幕內外的“弒神之戰”,映照著大國崛起背后復雜而深刻的歷史邏輯。
若細究《哪吒二》的震撼之處,首先映入眼簾的必然是技術層面的突破。影片中2300個特效鏡頭背后,是耗時五年研發的“盤古渲染引擎”——這一擁有148項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將中國動畫的每秒渲染幀數推至138.7幀,遠超好萊塢的行業標準。在“玉虛宮”場景中,八角形建筑群的設計既暗含對西方“八國聯軍”霸權思維的隱喻,又以精密算法實現了光影流動的極致美感。
這種技術自主性絕非孤立現象,它與中國芯片產業的突圍遙相呼應。當華為5G技術威脅美國科技霸權時,中芯國際的7納米芯片與C919大飛機的騰空,恰如哪吒掀翻煉丹爐的決絕——技術革命的本質,實則是工業體系的質變與文化話語權的爭奪。
好萊塢曾壟斷全球動畫審美標準,而《哪吒二》以“風火輪”的粒子特效、“混天綾”的流體模擬,重新定義了東方美學的視覺語言。電影之外,當漢服秀場改寫巴黎時裝周的規則,當李子柒的田園美學成為全球追捧的文化符號,這種“降維打擊”的背后,是一個文明從模仿到定義的覺醒。
技術的突圍僅僅是表象,更深層的敘事則是一場關于文明生存權的隱喻之戰。影片中龍族被污名化為“禍害”,被迫簽訂不平等條約,最終通過自我救贖打破枷鎖的情節,與近代中國遭受列強侵略的歷史形成鏡像。現實中,“中國威脅論”的喧囂恰如電影里將妖族煉為仙丹的“闡教”陰謀——美國以“國家安全”之名肢解東芝半導體、扣押孟晚舟、制裁TikTok,本質是以規則霸權壓制新興力量的崛起。
這種沖突的根源,是兩種文明邏輯的對抗:一方固守“中心-邊緣”的殖民式秩序,另一方則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東方智慧,試圖構建多元共生的新體系。正如哪吒以“弒神”打破天命,中國在貿易戰、科技戰與文化戰的三重圍剿下,選擇以自主創新“殺出血路”。這也是一條充滿科技榮光的道路,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突破GPS壟斷,量子通信技術領跑全球,高鐵網絡縱橫歐亞大陸,全中文操作界面的空間站遨游太空——這些“硬核科技”不僅是技術實力的象征,更是重構全球產業鏈話語權的宣言。
值得注意的是,《哪吒二》的票房奇跡離不開年輕一代觀眾的狂熱支持。當影院中的“00后”高喊“我命由我不由天”時,他們追逐的不僅是動畫角色的逆襲,更是對民族身份認同的強烈共鳴。這種共鳴源于文化產品與時代情緒的深度綁定。
TikTok以算法重新定義全球青年的娛樂方式,網文出海讓“修仙”成為西方讀者的新潮流,故宮文創將歷史符號轉化為時尚IP——年輕一代的文化覺醒,實則是百年屈辱歷史的反彈。從鴉片戰爭被迫打開國門,到阿爾斯通高管下跪、華為絕地反擊,歷史的創傷記憶轉化為“拒絕低頭”的集體意志。
當《哪吒二》的“風火輪”與朱日和演習的反艦導彈的火光交相輝映,當影片特效的“光年差距”被自主技術抹平,年輕人看到的不僅是銀幕上的神話,更是一個民族從“追趕”到“領跑”的現實圖景。這種文化自信的勃發,既是對西方中心主義的解構,也是對本土價值的重新確認。
然而,這場“弒神之戰”遠未結束。《哪吒二》的結局暗含對當下國際局勢的警示:龍族若選擇“躺平”,終將淪為仙丹的原料;若奮起反抗,則可能遭遇更瘋狂的圍剿。這與今日中國的處境何其相似——妥協于西方的技術封鎖與規則霸權,便可能重蹈拉美國家“經濟殖民地”的覆轍;堅持自主創新,則需直面“脫鉤斷鏈”的殘酷代價。
中國的選擇清晰而堅定:以“新型舉國體制”攻克芯片光刻機,以“雙循環”戰略抵御供應鏈風險,以“一帶一路”開辟全球化新路徑。這種戰略的背后,是文明基因中“自強不息”的精神內核,恰如當中國空間站以獨立技術體系遨游太空時,一個文明的復興已不可逆轉。這種復興并非對西方模式的簡單復制,而是基于自身歷史經驗與哲學智慧的創新——正如《哪吒二》中哪吒并非完全否定天命,而是以血肉之軀重構規則的邊界。
回望歷史,大國的崛起往往伴隨著文化敘事的重構。19世紀的英國以蒸汽機與殖民艦隊書寫“日不落”神話,20世紀的美國以好萊塢與硅谷定義“自由世界”的價值觀。而今,《哪吒二》的成功揭示了一個新的歷史邏輯:技術突破、文化輸出與戰略自主的三位一體,正在重塑全球秩序的權力圖譜。
影片中“煉丹爐被掀翻”的意象,恰如中國在5G、人工智能與航天科技領域對西方壟斷的挑戰;而“烈火中涅槃”的不僅是哪吒,更是一個民族對命運自主權的終極追求。這種追求并非零和博弈的對抗,而是試圖在文明碰撞中尋找共生的可能——正如“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所倡導的,多元共存方能避免歷史的輪回。
當神話照進現實,我們終將明白:真正的勝利從不是擊敗對手,而是超越時代的局限,讓文明的火種永續燃燒。《哪吒二》不僅是一部動畫電影,更是一面映照大國崛起的鏡子。它提醒我們,技術的突破需要文化的滋養,文化的自信需要戰略的支撐,而戰略的遠見則需要根植于文明的基因。在這場無聲的“弒神之戰”中,中國正以自主創新與文化覺醒為雙翼,試圖在歷史的天空中劃出新的軌跡。
或許,正如影片結尾那撕裂蒼穹的風火輪——它不僅是哪吒的武器,更是一個文明向未來發出的宣言:唯有敢于“捅破天”者,才能在新舊秩序的碰撞中,書寫屬于自己的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