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象網訊 (計育青/文)隨著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興科技的快速發展,各行各業興起了利用數智化技術推進轉型升級的熱潮。近年來,陜西省依托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科技創新中心,積極推動優勢科技資源向優質產業資源轉化,在西安打造了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等開放共享平臺,引導、驅動產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取得了豐碩的數智化建設成就。
近日,記者跟隨“數智陜西 向新而行”主題媒體探訪活動來到西安,參觀了陜西在智算基礎設施建設、大模型應用開發、智慧教育、智慧文旅、綠色能源等領域的最新成果,切身感受了數智化科技帶給陜西的新變化、新面貌。

算力+應用服務:西安雁塔人工智能創新發展中心
作為全國智算基礎設施布局的關鍵節點之一,西安雁塔人工智能創新發展中心擁有500P AI算力、8P HPC算力,為西北乃至全國人工智能企業、高校、科研院所提供了寶貴的普惠算力。2024年,該中心的雁塔智算大模型訓推一體化平臺入選陜西唯一未來產業領域新質生產力典型案例應用,并在2025年2月部署DeepSeek時實現了即開即用。

西安雁塔人工智能創新發展中心位于西安雁塔區未來產業城,在這里記者不僅看到了國內自主創新的大型服務器集群、寬敞的機房,還有功能齊全的高層產業研發機構。
據中心首席運營官張云鵬介紹,這里實際上承擔著四大平臺的重任。一是公共算力服務平臺,中心的算力資源對企業、高效、科研院所等部門有序開放使用,滿足各行各業對智慧算力的需求問題;二是扮演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平臺的角色,引導西安諸多著名高校與行業龍頭企業合作,創建產學研緊密結合的人工智能重點實驗室、研究院等,利用中心算力資源推動創新研發、人才培養齊頭并進;三是承擔應用創新孵化平臺責任,政府在平臺上發布AI應用需求和項目,優勢科研團隊、企業合作開展研發、場景化試驗,從而帶動當地產業智能化發展;四是發揮產業聚合發展平臺作用,通過業務交流、初創孵化、技術賦能、人才培訓、方案對接、產業推廣等活動,整合算法、數據處理、行業應用集成等AI產業鏈企業共同開展技術創新和業務探索,實現人工智能產業的集約、集聚發展。
無人機+AI:深耕低空經濟
近年來國家鼓勵發展低空經濟,西安因諾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因諾科技)趁勢而起。因諾科技主營業務是工業級無人機研發及行業應用,其自主研發的“無人機+無人機場+后臺軟件”整體方案極具競爭力,在石油、光伏、電力、環保、水利、公安、交通、消防、應急救援等行業具有很好的聲譽。

據西安因諾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辦公室主任張馳介紹,該公司的無人機系統已在“邊、端、云”等多個環節完成了與國產鯤鵬、昇騰架構的適配,并且在數字能源城市治理、應急救援、智慧交通、智能巡檢、智慧水利等領域投入了實用。
不久前,因諾科技借助西安雁塔人工智能創新發展中心的優勢資源,成功打造了風力發電智慧巡檢系統。該系統可以自動規劃巡檢路線、智能識別葉片上的缺陷,破解了風力電站因葉片巨大而造成的檢查難題,同時也可以極大減輕維護人員的巡檢工作負擔。
“我們未來將繼續專注于300米以下的低空場景,為城市管理和一些重點行業應用提供優勢產品和服務。”張馳告訴記者。
教育+AI:智慧校園增光添彩
在西安市長安區西灃路興隆段266號,坐落著國內電子信息類強校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信息化推進辦公室主任苗啟廣告訴記者,2024年9月,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正式啟用了自主研制的慧通大模型,用于支持學校教、學、管、評四個方面的創新。在“教”的方面,這個模型可以輔助教師生成教案與制定個性化習題,輔助評閱學生的學位論文;在“學”的方面,可以支持多輪學科問答,提高學生獲取知識的效率。據了解,與一般大模型不同,慧通大模型基于電子信息類知識進行了專門訓練,回答專業學科問題更精準、更高效。在學校管理方面,大模型可以用于解釋學校政策、輔助學校決策;在“評”的方面,大模型可以分析教學行為,加強課堂教學質量過程性評價,提供動態評估結果、測評結果等。

智算設備,全棧自主
中國是一個大國,當各行各業都積極擁抱數字化、智能化時,關系到國計民生的智算軟硬件必然要做到自主可控,陜西長安計算科技有限公司就是一家基于國產核心技術的全棧自主計算產品與服務提供商。這家企業正在生產不同規格、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超強算力設備,產品已經進入全國各地的智算中心、國產化替代項目。

據工作人員介紹,陜西長安計算科技有限公司是華為的長期戰略合作伙伴,也是華為“鯤鵬+昇騰+麒麟”生態唯一的“三戰略級”整機合作伙伴。基于華為鯤鵬、昇騰等自主開發的計算架構,陜西長安計算科技有限公司向客戶提供全棧自主研發、生產的“軟件+硬件+系統集成”綜合解決方案。目前該公司已推出了11款PC、3款通用服務器、4款智算/存儲服務器,發展了近百種成熟的信息化系統集成方案,全面覆蓋基礎設施、平臺軟件、數據信息和應用軟件等多個環節,業務涵蓋政府、安全、稅務、交通、金融、電力、醫療、教育、互聯網等諸多行業。
記者參觀了陜西長安計算科技有限公司的計算產品整機生產基地,這里有1條服務器組裝線、2條臺式PC組裝線、1條便攜PC組裝線。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些產品正在數字政務、數字工廠、云數據中心、智慧城市、智慧金融、智慧園區等領域規模化應用。
液冷超充:一秒充一公里
近年來國家一直提倡發展新能源產業,鼓勵新能源車快速發展,在全球市場上樹立了國產新能源車的制高點。不過對于廣大新能源車主來說,車輛充電慢始終是個痛點,為此華為開發了高度智能化的全液冷超充系統。在西安高新區萬達廣場,記者實地探訪了創原超充基于華為技術打造的高新萬達ONE全液冷超充站。

位于西安高新區萬達廣場的超充站于2024年9月建成使用,采用了華為全液冷超充終端,配備600KW直流充電樁,共有24個車位。據陜西創原智慧電力科技有限公司創原超充充電網絡負責人王睿知介紹,華為全液冷超充系統最大輸出功率600kW,最大電流為600A,支持200-1000V的寬壓范圍,可以適配所有市面上的新能源車型。“最大特點就是‘快’。”技術人員說,“以標稱500公里續航的新能源車為例,由于強制保電20%,實際續航在400公里左右,用華為全液冷超充,5分鐘就能補300多公里,真正做到‘一秒一公里’。”
王睿知表示,全液冷超充系統內部配備了智能控制系統,能夠實時監測充電樁和電動車的狀態,根據實際情況自動調控充電電流、電壓,并具備過熱保護、過流保護、短路保護等多重安全保障功能。據了解,創原超充計劃持續擴展全液冷超充業務版圖,到2035年建成4000座全液冷超充電站,覆蓋200多個城市的商場、高速、工業園、酒店、住宅、文旅等場景,服務企業客戶6000多家。
5G-A做支撐:地鐵智慧化駛入快行線
近年來西安地鐵發展很快,本地居民和外地游客出行都會首選準時、快速的地鐵。地鐵在地下穿行時,無線信號容易受屏蔽,同時車速快、乘客多,這些都是無線網絡布設面臨的難題。然而乘客希望乘車期間能繼續刷視頻、玩游戲,地鐵的智慧化管控也需要高質量的網絡聯接,因此建設高速無線網絡是必由之路。
在走訪西安期間,記者體驗了地鐵8號線,發現5G-A信號全程都很好,網絡聯接速度快且穩定。據中國電信西安分公司云網規劃建設部工程師李達剛介紹,西安地鐵8號線在建設期間就由陜西電信全程部署了三載波5G-A網絡,實測站廳、站臺最大下行速率4001Mbps,穿行隧道時車廂下行速率可達1761Mbps,整體平均下行速率約1.85Gbps。在這個網速下,在高鐵里看4K直播、玩大型網絡游戲、下載大文件都不是問題。

陜西電信5G-A網絡為西安地鐵8號線帶來的不僅是讓乘客的出行體驗更好,同時也為西安發展智慧地鐵、智慧城市提供了非常好的支撐。無論乘客接入AI應用還是地鐵列車引入AI應用,都需要連接云端的AI大模型、智慧算力,因此高速、穩定、可靠的無線網絡是必不可少的。與此同時,地鐵有了5G-A網絡,其他行業的智慧應用也可以實現地面、低空、地下的無縫連接,為數智化時代增添了更多想象空間。
文旅+AI:讓歷史與文明更加生動
陜西是文旅大省,每一寸土地都蘊含著歷史與文明的韻味。數智化時代,如何進一步做好文旅事業、讓全世界都能感受到陜西的魅力?陜文投集團多年來一直在積極開展數智化轉型,通過科技創新探索全新的文旅發展道路。在華為、西安雁塔人工智能創新發展中心等合作伙伴的支持下,陜文投集團旗下的云創科技開發了豐富的文旅消費應用,包括AI伴游助手、數字人導覽、AI旅拍換裝、AI實時手繪等多款創新應用,可為在陜西旅游的人們提供智能行程規劃、景區互動導覽、歷史文化講解、周邊美食推薦、一鍵自動換裝、一秒智能創作等服務。

云創科技自主研發的AI伴游助手熊貓“小七”正在內測,很快就會上線。記者觀看了AI創意短視頻《小七帶你游西安》,這個應用可以提供行程規劃、一鍵攻略、景區導覽、美食推薦、文化講解等服務,游客會感覺輕松很多,再不用茫無頭緒地在網上搜索、查詢。
據工作人員介紹,接下來云創科技將把AI文旅垂直大模型與DeepSeek等通用大模型結合,進一步增加應用和服務的“AI含量”,催生數字文化消費新業態、新場景、新體驗。比如云創科技正在與華為合作探索AI視頻生成類應用,為來陜游客提供更生動、更沉浸的文旅體驗。
在長安十二時辰主題街區,全仿古的內部裝飾讓游客們連聲贊嘆,很多人都換上了古裝漢服游逛,樂在其中。在一個角落,很多游客在AI旅拍一體機(換裝相機)前排起了長隊。記者看到,游客面對攝像頭拍一張照片,瞬間會生成一張身著古典服裝的全妝照片。據工作人員介紹,這個一體機通過人臉識別算法+圖像大模型支撐,可以根據李白、花魁等人物形象生成栩栩如生的照片。一鍵換裝、穿越千年,AI的魅力確實不可抵擋。
低空智能:打開無人機產業上升空間
在西咸新區灃西新城翱翔小鎮,天空中經常有無人機飛來飛去,國際智能無人系統大會、國際青少年無人機科學營及挑戰賽、中國航天創新創業大賽等重大賽會活動多次在此舉行。

據了解,翱翔小鎮是由西安科為集團與西北工業大學、西咸新區灃西新城三方共建,是陜西省唯一的科技創新類特色小鎮。為探索低空智能應用,西安科為與華為合作在翱翔小鎮打造了“智能低空天網”、“智能低空天路”及“悟空LASIS”低空智能融合系統建設。其中智能低空天網的目標是實現“全國一張網”,支持基礎設施、飛行器、監管平臺互聯互通、安全運營;智能低空天路是低空天網在高速公路場景的應用,依托全國2萬個高速收費站和服務區,布局低空飛行服務站,形成覆蓋全國大部分地區和人口的空地一體立體交通網;“悟空LASIS”則是基于昇騰架構的智能融合系統平臺,主要實現低空飛行的數據采集、存儲、融合共享,打造低空經濟行業大模型,為低空經濟發展提供系統化的信息數據服務。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翱翔小鎮現在是一個低空經濟主題公園,也是智能低空天網天路全國展示中心、能力中心。目前,“一網一路”首個商業化試點正在推動落地,包含海島巡檢、碼頭管理、拋錨地管控、低空文旅等多個場景;推動城市綜合應用場景試點落地;在高速公路推進“高速+低空”等典型應用場景落地;用無人機為城市醫聯體之間配送醫療物資的“空中生命線”,現已試運行,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5G專網+AI:智慧機場新樣板
隨著國民經濟快速發展,中國民航事業的規模也在迅速擴大,各個城市的機場總是面臨著需求、管控復雜性增加而資源、管控力量不足的問題。在西安咸陽機場三期建設項目中,西部機場集團與陜西移動合作部署了5G專網,實現了5G專網底座、5G專網備份網絡、5G專網集群通信等能力與機場應用系統的5G智慧化整合構建,支撐了20多項系統應用的5G智慧化升級。據工作人員介紹,截止3月12日15時,西安咸陽國際機場5G專網已激活各類應用終端用戶800多個,5G專網已全面服務機場各應用系統,其中5G對講用戶600多個,支撐對講業務10萬余次。

西安咸陽國際機場的智慧化轉型,離不開高速、安全、可靠的通信網絡支撐,5G技術憑借其大帶寬、低時延、廣連接的特性,為機場運營、旅客服務、安全管理等領域帶來了革命性突破。在民航局《四型機場建設行動綱要》的指導下,西安咸陽國際機場以“平安、綠色、智慧、人文”為目標,搭建了機場5G專網,實現了航站樓、飛行區、貨運區等關鍵區域的全覆蓋,網絡時延降至毫秒級,數據傳輸速率突破1Gbps,為智慧化應用奠定了堅實基礎。基于5G專網,西安咸陽國際機場開展的一系列創新應用不僅極大的提升了機場的管理能力,還提高了運行效率,間接為旅客提供了更佳的出行體驗。隨著5G技術的不斷深化,這張專網將成為機場行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參考,助力機場運行更加安全和高效。同時這座融合漢唐底蘊與現代科技的航空樞紐,必將成為全球智慧機場的新標桿!
有了無處不在的AI、高速網絡,陜西各行各業的數智化建設越走越快、越走越寬。可以預見,在不斷爆發的國產AI大模型的激勵下,在西安雁塔人工智能創新發展中心強大的算力加持下,陜西2025年必將有更多的優秀AI行業應用案例涌現出來,使得陜西數智化變革登上又一個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