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3月2日電 由中國人民大學主辦、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承辦的“DeepSeek中國人工智能、跳躍式發展與全球2050目標”主題研討會近日在中國人民大學召開。來自多所高校的學者及科技界專家齊聚一堂,探討DeepSeek等人工智能技術潛力及其應用場景,以科技賦能促進全球發展。
來自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等高校專家及企業界人士圍繞“人工智能發展如何影響世界發展與社會生活”展開討論。與會嘉賓對人工智能的未來發展持審慎樂觀態度,他們認為,人工智能切實提高了要素生產力和效率,為社會生活帶來便利,但同時也需關注人工智能安全和監管等問題。

圖為專家對人工智能話題展開研討。(人大供圖)
北京大學集成電路學院院長蔡一茂表示,隨著大模型快速發展,邊緣端算力需求急劇增加,推動了集成電路產業的變革。大模型的軟硬件協同發展也促進了新型計算架構的探索,為中小企業在人工智能生態中找到了新的切入點。此外,開源技術的普及進一步降低了設計和制造成本,使得更多企業能夠參與人工智能硬件和生態的建設。
復旦大學特聘教授、北電數智首席科學家竇德景強調了大模型在商業應用中的重要性,認為生成式AI可提升各類行業的內部運營效率、提高收益,并列舉了“社保問答機器人”“保險銷售智能助手”“醫藥代表訓練”等實際應用案例。他認為,盡管生成式AI技術尚未實現大規模盈利,但其在企業內部運營、客戶服務和數據分析等方面的潛力巨大,未來將為各行各業帶來更廣泛的應用場景。
此次研討會上,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院長王文發布《大跳躍:美國智庫、媒體與行業論DeepSeek中國人工智能》報告。報告認為,DeepSeek的出現意味著中國實現了技術跳躍,刷新了西方對中國技術發展的認知,并將賦能各行業推動社會發展。報告建議,未來我國仍應在制度建設、人才培養、企業創新等各層面推動人工智能可持續發展,在積極參與人工智能國際治理的同時,也要守住人工智能發展紅線,警惕技術發展失控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