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十九屆貴州旅游產業發展大會上,貴州推出旅游行業大模型服務智能體——“黃小西”;聯影近日推出了覆蓋影像診斷、臨床治療等多場景的10余款醫療智能體10余款醫療智能體……由人工智能掀起的科技競爭浪潮涌動。從過去的大模型到如今的智能體,不論是“百模”大戰還是“千體”競爭,都反映出了一個現象,即人工智能技術早已從理論走向大規模應用階段。
智能體加快推出,讓AI從“工具”到“數字員工”
智能體是指能夠自主感知環境、做出決策并執行行動的系統,可以進行更復雜的決策和適應動態環境。據IDC數據顯示,83%的中國企業計劃在未來兩年內部署AI智能體系統,目前國內各大科技公司和運營商紛紛加快智能體布局。
運營商方面,西門子醫療與中華醫學會影像技術分會、中國電信共同啟動了基于生成式AI的“全流程影像質控共創項目”,三方將攜手打造影像質控智能體,搭載增強搜索、增強知識庫和模型調優功能,助力提升影像技術標準化水平。中國移動發布了深度定制的AI眼鏡,搭載中國移動靈犀智能體,提供演講提詞、會議總結、日程安排等功能。天津聯通“AI大模型 + 智能體”智能查號系統在114業務場景完成首個尾號割接。
AI能力進階,促產業發展
智能體作為人工智能的一個重要應用領域,以云計算服務形式提供的模式,讓用戶無需自行構建和維護復雜的系統, 從而降低了使用門檻。
在教育領域,松鼠AI智能老師可以精準找出學生的薄弱知識點,并通過其獨特的追根溯源專利技術,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路徑和解題策略。
在金融領域,螞蟻金服的智能風控大腦,實時監控千萬級交易數據,智能識別欺詐、洗錢等異常行為,風險預警準確率超95%。
在文旅領域,中國電信助力宣恩文旅接入DeepSeek,打造客服智能體“仙仙”,切實提速仙山貢水旅游區數字化服務升級。
夯實智能底座,重塑人機協同
電信運營商正夯實智能化技術的底座,重塑人機協同模式,更好地推動數字經濟的發展。
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中國移動通用算力已部署于“4+N+31+X”布局體系中,總智算能力超過43 EFLOPS。在人工智能與通信、網絡一體化融合方面,中國電信智傳網集結了人工智能(智)、通信(傳)、網絡(網)三項關鍵技術,通過將“端-邊-云-網”高效串聯,讓智能在家居生活、生產制造、農林生態、海洋勘探等多種場景中發揮巨大價值,
在平臺建設方面,中國電信打造了智能體使能平臺,平臺適配TeleChat、Qwen等20+種大模型,覆蓋企業全部業務數據類型,滿足企業多樣化的場景需求,從構建、調試、發布到運營,為企業提供全方位智能化服務。
產業鏈協同方面,中國電信成立了中國電信大模型生態合作聯盟,加強與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合作。通過開放場景,聯合產業伙伴推動大模型的深度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