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巴西已成為眾多智能手機廠商在拉丁美洲爭相布局的“前線戰場”。Canalys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巴西擁有2.12億人口,活躍智能手機保有量達1.75億部,遠超其他國家,穩居拉美最大智能手機市場。2024年,巴西占據整個拉美地區智能手機出貨量的29%,出貨量超過4000萬部,較2023年增長超過16%。
Canalys表示,巨大的市場容量使巴西成為廠商眼中的戰略要地。然而,高額的進口稅、增值稅以及政府推動本地化生產(例如瑪瑙斯自由貿易區的政策)對廠商的進入和成功構成了挑戰。這導致市場競爭者數量較少、設備價格居高不下,廠商需具備相當規模才能實現可持續運營。因此,大多數品牌往往在拉美擴張的后期階段才進入巴西市場。不過,隨著過去兩年眾多廠商在拉美地區的大舉投資,巴西市場的競爭格局有望再次升溫。
本地生產不再是市場份額的保證
長期以來,三星和摩托羅拉一直是巴西智能手機市場的兩大主導品牌,而蘋果則穩居高端市場的領導地位。2024年,三星在巴西的市場份額為39%,摩托羅拉為25%,蘋果為7%。
多年來,這些廠商依托本地生產優勢(包括直接投資或與ODM伙伴合作),通過具有競爭力的定價策略和完善的分銷體系,牢牢占據市場主導地位。然而,隨著市場競爭環境的變化,本地生產已不再是確保市場份額的“護城河”。
然而,隨著近年以性價比為核心的新興品牌陸續進入市場,如小米、realme和Infinix,傳統廠商的市場地位正面臨越來越大的挑戰。此外,2023年至2024年間灰色市場的激增,也對他們構成了額外壓力。這些新興競爭者憑借對價格敏感消費者需求的精準把握,推動了高性價比產品的普及。2024年,定價在200美元(約合1,110雷亞爾)以下的智能手機出貨量較2023年翻了一番,占據整體出貨量的41%,顯示出中低端市場競爭日益激烈。
展望未來,隨著巴西政府加大縮小“數字鴻溝”的力度,廠商在經濟型設備方面或將持續發現新的增長機會。2025年,國家數字包容計劃(National Digital Inclusion Plan)將正式制定,旨在支持目前仍無任何電信網絡接入的7%人口。在這一背景下,入門級智能手機將成為關鍵的接入工具,有助于推動智能設備保有量的進一步增長,也為廠商拓展用戶基礎提供了新契機。
新玩家入局,市場競爭升級
巴西智能手機市場的競爭格局正進一步加劇。2024年第二季度,OPPO通過與Multi的合作正式進入巴西市場,率先推出了其Reno系列與A系列產品。而在2025年,榮耀和vivo也將陸續登場,進一步攪動市場格局。
榮耀已于年初官宣進軍巴西,并將與DL Eletrônicos合作,后者自2019年起便是小米在巴西的主要進口商與分銷合作伙伴。榮耀初期將聚焦大型零售連鎖渠道,隨后拓展至電信運營商市場,借助X系列產品支撐其出貨規模,同時以Magic系列打造品牌形象和市場聲量。值得一提的是,榮耀的折疊屏旗艦Magic V3也將成為三星Fold系列在巴西市場的首個主要競爭對手,意圖在高端市場占據一席之地。對榮耀而言,巴西將成為其強化拉美布局的關鍵市場,不僅能助力其海外擴張戰略,還將在其當前國內市場競爭激烈及謀求IPO的背景下,扮演重要角色。
vivo將在巴西以“JOVI”品牌進入市場,因為“vivo”商標已由巴西最大電信運營商Telefónica注冊。2024年,vivo在中國大陸和印度市場均占據領先地位,此次進軍巴西是其全球擴張戰略的重要一環。盡管目前官方計劃尚未完全明確,但vivo很可能會將目標消費者鎖定在中高端市場,致力于建立強有力的價值定位,避免與價格敏感型市場的激烈競爭。雖然這一策略將幫助vivo避免價格戰,但也需要進行大量的品牌建設和市場推廣工作。對vivo來說,進入巴西市場將是一個關鍵步驟,既是測試其在拉美市場潛力的機會,也將幫助其評估在該地區的長期發展前景。
關鍵機遇與挑戰
Canalys預計,2025年巴西智能手機市場僅能增長1%,因為在2024年市場增長16.5%后,市場已接近飽和。然而,榮耀、OPPO和vivo的入場可能會擾亂當前的競爭格局,推動市場重新配置,并促成新的合作伙伴關系的建立。
2025年及以后,性價比高的設備需求激增以及消費者對新品牌的接受度不斷提升,將成為廠商爭奪份額以及需求增量的重要機會。多家廠商將力圖利用其更廣泛的生態系統產品線。巴西的銷售渠道主要由少數大型零售商、電信運營商和分銷商主導,與這些渠道建立緊密且戰略性的合作伙伴關系,將有助于打開市場大門,盡管通常需要進行大規模的初期投資。新進入市場的廠商可能會受到監管機構和官方渠道的積極歡迎,因為他們期待新廠商通過價格合理、在本地可獲得的替代品來減輕平行市場的影響。
盡管如此,新進入的廠商必須巧妙且有效地應對當地的各項要求,才能為長期成功奠定基礎。高額的進口成本、稅收、營銷和物流費用,以及復雜的監管障礙,給廠商帶來了不小的挑戰,這使得短期盈利,尤其是在市場長尾部分,變得異常困難。為了成功,廠商不僅需要在長期目標上進行投資,還需要同時采取具有顛覆性和創意的策略,以挑戰市場領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