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象網訊 數據作為數字經濟的核心生產要素,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動著各行各業的變革。如何挖掘出更多的高質量數據,讓這些寶貴的數據資源真正“活”起來,成為驅動AI創新發展的動力源泉?在2025 年 4 月 25 日的上海論壇上,下一代互聯網國家工程中心主任劉東給出了他的答案:通過建立和完善一整套國際數據流通標準體系,構建開放、安全、高效的數據空間網絡,來實現數據價值的最大化釋放,助力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

下一代互聯網國家工程中心主任劉東
數據是AI的基礎,AI是數據的催化劑
劉東在演講中提到“數據和AI如同一枚硬幣的兩個面”,數據是AI的基礎,AI是數據的催化劑。數據是AI模型訓練的基礎,高質量的數據能夠催生出更智能的AI系統;而AI則反過來提升了數據處理和分析的效率,挖掘出數據中的潛在價值。這種相輔相成的關系,不僅為AI技術的進步提供了堅實支撐,也為數據的價值轉化開辟了廣闊前景。
近年來,全球數據量呈爆炸式增長,但真正能夠被有效利用的數據僅占總量的約20%,還有大量的高質量有價值的數據,如公共數據、行業數據等,并沒有充分流通起來,還存在著巨大的挖掘和提升空間。為解決數據流通共享難題,數據空間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領域,旨在依托數據空間推進數據大規模、低成本、安全可信自由流通,構建高質量數據集,實現數據從資源到資產再到資本的價值最大化。
推進數據空間標準建設,加速全球數據流通
在構建數據空間技術架構的同時,亟需推進國際標準的建立以形成更廣泛的產業共識,助力全球數據空間互聯互通互操作。劉東在演講中提到,2025年3月,“IEEE P1988集成隱私技術的數據空間架構標準簇”已正式在IEEE標準協會立項。該標準簇將致力于構建一個高效、安全、可擴展的數據流通和共享環境,完善數據產業生態體系,確保數據在不同領域和地區之間的可信共享,助力人工智能產業發展。
IEEE P1988標準簇規劃包括數據空間基礎設施框架、數據流通整體框架、隱私保護與信任框架、空間交互框架、數據治理與數據跨境框架、服務與應用框架以及行業應用框架等多個關鍵部分,旨在形成多個國際標準。涵蓋數據采集、存儲、處理、流通、應用等多個環節,通過信任機制和隱私保護技術保障數據流通與共享過程中的隱私和安全,統一數據格式和接口協議,實現不同數據空間之間的互操作性,滿足不同行業和領域的需求,并構建相關行業應用標準。在積極建立產業共識的同時,該標準還將與ISO/IEC AWI 20151以及全國數標委相關標準協同工作,共同指導企業和行業實施可信數據共享解決方案。
以“開放數據空間網絡”構建AI基礎設施
回顧互聯網的發展歷程,從最初的孤立網絡到 TCP/IP 協議的引入實現互聯,再到萬維網的普及推動信息爆炸性增長,如今已成為現代社會的重要支撐。劉東認為,數據空間的演進也將遵循類似的路徑,從封閉的數據空間到通過標準化數據連接器實現互連和交互,形成開放數據空間。隨著認證機制和標準體系的成熟,推動不同數據空間的互聯互通,最終構建一個全球范圍的開放數據空間網絡。這個網絡將強調主體連接和數據自由流動,同時注重數據的管理和高效安全利用,將成為未來人工智能時代的重要基礎設施。

下一代互聯網國家工程中心主任劉東在2025上海論壇
劉東最后強調,未來將是一個數據與AI深度協同的時代。數據空間作為打破數據流通壁壘的關鍵路徑,正在逐步從理論走向實踐。而國際標準的建設則為全球數據的高效流通提供了保障。盡管數據流通共享的道路仍將面臨技術、規則和思想等多方面的挑戰,但在產業界的共同努力下,數據空間的未來潛力無限,人工智能產業也將大有可為。數據與AI的深度協同將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引擎,為社會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強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