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低空經濟產業發展大會”在北京召開。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中國信通院”)工業互聯網與物聯網研究所副所長李海花受邀出席會議,并發表題為“物聯網+標識賦能低空經濟一體化貫通發展”的主題演講。
低空經濟:潛力無限的新興產業
李海花在演講中指出,低空經濟作為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關鍵一環,具備科技含量高、帶動作用強、成長空間大等顯著特點。近年來,國家對低空經濟的發展高度重視,積極進行頂層設計布局,各地政府也紛紛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規劃,致力于推動低空“空域資源”向“經濟資源”的轉變,大力探索低空物流、低空客運以及低空城市公共服務等重點應用領域,為低空經濟的蓬勃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目前,低空經濟已廣泛涵蓋民用航空、裝備制造、信息通信等多個產業主體,從建設、管理、運營等不同主體角度出發,初步構建起了包含航空裝備域、新型基礎設施域、空域管理域以及應用域在內的低空產業體系架構。當下,低空經濟呈現出發展速度加快、規模持續擴大的良好態勢。據預測,到2030年,低空經濟產業規模將達到2萬億元,而到2035年,這一數字將超過5.1萬億元,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 網絡空間的關鍵基礎設施
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在全球工業互聯網的有序運行中扮演著核心基礎設施的重要角色,其作用類似于互聯網領域的域名解析系統(DNS)。它是實現全球供應鏈系統與企業生產系統精準對接、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以及智能化服務的前提和基礎。
截至目前,我國在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建設方面已取得豐碩成果。全國性的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服務網絡初步建成,5+2國家頂級節點體系穩定運行,累計標識注冊量突破6000億,日均解析量高達2億次,服務企業節點超過44萬家。該體系在集裝箱信息溯源查詢、燃氣表分析監測等諸多領域都發揮著重要作用,有力地推動了相關行業的數字化發展。
“標識+低空”:開啟低空經濟新征程
李海花著重闡述了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對低空經濟一體化貫通發展的賦能作用。“標識+低空”融合體系通過“一物一碼一號”的創新模式,實現了對設備最小單元的精細化管理;借助自主研發的標識解析體系架構,能夠確保對每一個對象進行安全的數據解析;依托標識解析體系這一全國性基礎設施,暢通了產業鏈上下游,實現了高效的數據互通。
在無人機監管方面,通過地面公眾移動通信系統,結合“人、機、卡、端”的“四碼合一”技術,構建起了可追溯的無人機身份識別體系,實現了對無人機網聯飛行任務的全流程監管,包括飛行前驗證、飛行中監測、緊急狀況處理以及事后可追溯,有效保障了無人機飛行的安全與規范。
此外,利用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的互聯互通和解析尋址訪問功能,構建基于“標識+區塊鏈+大數據”的低空全域數據空間,能夠實現多源異構數據的尋址連接、匯聚、關聯處理與存儲,生成高質量數據集。再借助區塊鏈技術構建的數據流通信基礎設施,還能完成數據資產的登記確權、評估入表以及流通交易,為低空經濟的數據資產價值挖掘提供了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