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上世紀90年代,腰間別著一部BP機,遇人說一句“有事您呼我”是一件多么榮耀的事情。但現在,知道BP機,已經是一件暴露年齡的事情。
BP機號碼6到7位,售價千元以上,加上入網費、選號費近兩千元,每月服務費30元左右,這在人均月收入只有幾百的當時,絕對是不小的開支。BP機不但成為身份的象征,更開啟了個人通信的新時代。


BP機最早誕生于1955年的美國,于1983年進入中國市場。20世紀90年代,電子通信技術和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快速發展,以尋呼通信為代表的公眾移動通信開始進入大發展階段。

用戶呼叫人用固話撥打人工尋呼臺126、128和自動尋呼臺127后,接收人接到信息后迅速回電。在移動電話未普及的時代,BP機成為解決個人即時通信最有效手段。


1992年,北京無線通信局西直門營業廳開業。春節期間,126尋呼臺每小時尋呼量達到1萬次以上,話務坐席異常繁忙。同年12月,127尋呼臺正式對用戶放號初期,西直門營業廳多次出現用戶連夜排隊購買自動尋呼機的情景,購機用戶甚至擁塞廳前道路交通。


1993年,國務院批轉郵電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電信業務市場管理意見的通知》,向社會放開經營無線尋呼等9種電信業務,社會經營單位從此獲準進入電信業務市場。1994年,就有67個單位77家尋呼臺開業。

中國聯通于1995年獲郵電部批復,獲得無線電尋呼網“191”(人工無線電尋呼業務)、“192”(自動無線電尋呼業務)特服號。首先在北京、石家莊、鄭州、武漢等七城市開展無線電尋呼業務,此后在全國范圍內陸續開展業務。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聯通通過市場調研發現,用戶較為注重尋呼機的品牌知名度,因此當時的聯通尋呼業務負責人姜志明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投放廣告。此前電信行業從未有人拍過并投放電視廣告,先例即從聯通尋呼公司開始。
聯通尋呼業務的廣告效果非常深入人心,以至于當時不太了解中國聯通的人們還以為聯通公司是一個尋呼機公司。由于擁有統一規劃頻率的優勢,中國聯通還實現了異地尋呼聯網。1996年,聯通尋呼網歷時一年開通,首批獲準經營無電線尋呼業務的北京聯通公司到了2002年初,用戶達到15萬多戶。

1995 年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聯通尋呼網合作建設協議簽字儀式

1995 年,聯通尋呼公司在北京與新加坡電信公司合作協議簽字儀式
1998年電信企業改革,國信尋呼有限責任公司成立。1999年5月,信息產業部將國信尋呼有限責任公司成建制劃入中國聯通。
2000年7月,在國家統一部署下,中國聯通將原國信尋呼(126/127、128/129、198/199)進行整體融合后成立無線尋呼事業部,并成為美國、香港兩地上市的中國聯通股份有限公司的一部分。同年,國家發布《關于保護航空及水上通信安全,對無線尋呼臺站進行重新登記的通告》,清理了部分不規范的尋呼臺,社會尋呼臺數量開始減少。
2001年8月,聯通實現了126/127、198/199無線尋呼網與130移動電話網之間的互聯互通、信息共享,成功向社會推出“兩網通”業務。

中國聯通尋呼曾在全國擁有網上用戶近4500萬,市場占有率超過60%,尋呼網絡通達全國所有地級以上城市,198和199全國聯網尋呼覆蓋全國300個地級以上城市。可以說,當年的聯通尋呼,在中國尋呼業是當之無愧的航空母艦,也是世界最大高速尋呼網。
隨著移動電話短消息應用的逐步普及,其替代作用對尋呼業務造成巨大沖擊。2002年,尋呼臺數量和在網用戶數急劇下降,尋呼業務走向衰退。2003年10月,全國移動電話用戶首次超過固定電話用戶,移動通信時代正式開啟。到2004年年底,尋呼用戶所剩無幾。

從“有事您呼我”到5G消息即服務,從BP機的單向接收無線電信號到F5G-A萬兆時代,我國通信業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近日,中國聯通北京分公司發布了千兆全光普及行動,引領寬帶網絡服務進入“新”千兆和“光”Wi-Fi時代。曾經的呼機已成為歷史的記憶,三十向新,中國聯通將在新的起點為用戶帶來更豐富的數字生活和便捷通信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