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三级一区-韩国三级香港三级日本三级la-韩国三级香港三级日本三级-韩国三级视频网站-日韩欧美一及在线播放-日韩欧美一二三区

首頁|必讀|視頻|專訪|運營|制造|監管|大數據|物聯網|量子|低空經濟|智能汽車|特約記者
手機|互聯網|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計算|芯片|報告|智慧城市|移動互聯網|會展
首頁 >> 云計算 >> 正文

綠色算力的發展趨勢分析與建議

2025年2月8日 09:22  天翼智庫  作 者:魏娜 熊小明

算力是激活新質生產力、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力量,同時也是能源消耗增長較快的領域之一。在AI爆發增長情景下,2030年我國算力中心用電或超過7000億kWh,占全社會用電量將達到5.3%。2024年7月和8月,國家發改委、網信辦等部門先后發布《數據中心綠色低碳發展專項行動計劃》和《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發展實施指南》,旨在推動數字產業綠色低碳發展,加快綠色數據中心建設。發展綠色算力成為支撐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

發展綠色算力是大勢所趨

1.綠色算力內涵

綠色算力是指面向算力全生命周期,對算力生產、供給、運營和應用的全過程,實現算力現代化高質量綠色化發展。包括算力設備綠色高效、算力設施節能運行、算能協同布局和算用普惠四個方面。

表1 綠色算力內涵

2.新形式推動綠色算力快速發展

AI算力爆發使節能降碳面臨更大挑戰。ChatGPT每天需處理約2億次請求,電力消耗超50萬kWh,約為1.7萬美國家庭的日用電量。英偉達H100峰值功耗為700W,遠超普通家庭平均功耗。預計至2025年,全球GPU產能將達600多萬片,年復合增速不低于30%,能源短缺或將隨之而來。相關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算力中心能耗總量1500億kWh,同比增長15.4%,約占全社會用電量的1.6%,預計到2030年,或超過7000億kWh,對算力用電規模、能源結構轉型提出更高要求。

國家和地方政策引領算力綠色低碳發展。國家層面,《算力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關于深入實施“東數西算”工程加快構建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推動綠色算力進入算力算效提升、綠色能源利用和數智賦能階段。地方層面,北京提出提升智算中心綠色低碳水平,廣東到2025年要建成全國第一、全球領先的算力樞紐中心,貴州支持數據中心企業采購綠色能源,因地制宜積極推動算力綠色化發展。

算力企業和科技巨頭積極踐行綠色算力。中國電信開展“1248”雙碳行動,十四五期間實現大型、超大型綠色數據中心占比超80%。‌中國移動發布“C2三能一碳達峰碳中和行動計劃”,創新構建“三能六綠”發展模式。中國聯通通過《“碳達峰、碳中和”十四五行動計劃》明確“3+5+1+1”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谷歌自2010年起總計購買約10GW清潔能源發電能力(圖1),亞馬遜連續第四年成為全球最大的清潔能源買家(圖2),目前已實現數據中心100%可再生能源使用。

圖1 谷歌可再生能源采購量與總用電量的比較

圖2 全球企業可再生能源購電協議(PPA)亞馬遜位居榜首

綠色算力發展趨勢

2024年我國綠色算力在生產、供給、運營和應用等環節取得了相關進展,算力設備和設施、算能協同和算用普惠方面實現綠色化發展。

1.技術創新推動算力設備綠色高效發展,打造綠色算力源頭

從產業鏈看算力設備包括芯片、服務器、存儲設備、網絡設備、算法和模型等。當前,算力設備的綠色技術圍繞芯片、服務器等方面進行。

芯片方面,先進工藝和架構優化促進高效節能。英偉達BlacKWell GPU,結合最新Transformer引擎、 NVLink、RAS引擎和解壓縮引擎等技術,支持10萬億參數模型進行訓練和實時LLM推理,性能提升30倍,能耗降低25倍。阿里倚天710內含128核CPU,與飛天操作系統及CIPU 融合,性能提升30%以上,單位算力功耗降低 60%以上。

建設高密度服務器和優化整機結構提升計算效率和降低能耗。浪潮高密度服務器支持X86、ARM等多種計算平臺,性能提升60%—107%,支持CXL技術,有效數據帶寬提升達87%至125%。

2.多樣制冷技術、供配電和資源回收方案,助力算力設施綠色化

算力設施集信息計算力、網絡運載力、數據存儲力于一體,主要指算力中心基礎設施,涉及制冷、供配電、資源回收利用等方面。

液冷制冷技術優勢明顯。采用冷板式液冷系統單機柜的功率密度從8-10kw提升至33kw,單機柜最大支持66kw供電。2023年6月,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三大運營商聯合發布《電信運營商液冷技術白皮書》。全國多地正加快建設液冷智算中心,大灣區、長三角、京津冀均有落地。

“源網荷儲”有機融合是數據中心能源結構革新的突破點。其原理是通過精確控制社會電力系統中用電負荷和儲能資源,實現電力系統的平衡。廈門ABB 工業中心將光儲充、暖通空調、氣象預報、生產管理等系統接入管理平臺,實現對“源-網-荷-儲”的柔性精準調控。實施后,用電成本整體下降約22.98%。

余熱和水資源回收助力綠色算力變碳為零。中國移動哈爾濱數據中心將園區機房內IT設備產生的余熱重復利用,作為辦公采暖和熱水的熱源。一期共提供余熱利用量10327kw,可供冬季采暖面積87117m²,每年節約供暖成本209萬元。

3.綠電綠證交易護航可再生能源使用,算能協同助力算力綠色高效利用

‌算能協同指通過算力和電力之間的協同作用,實現信息與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優化配置。2024年8月發布的《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發展實施指南》落實國家戰略,有效推動新能源與算力的匹配布局。

可再生能源利用是算力綠色發展的重要手段。各國都在統籌可再生能源供應與算力低碳發展。《歐洲氣候中立數據中心公約》提出,2025年數據中心使用可再生能源電力要達75%,2030年達到100%。根據我國《綠色數據中心政府采購需求標準(試行)》,2025年可再生能源使用率達30%,2027年50%、2030年75%、2032年達到100%。

綠電綠證交易為可再生能源利用保駕護航。該交易即滿足清潔用能的需求,也是企業低碳轉型的重要措施。2024年4月,國家能源局印發《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核發和交易規則》,為推動可再生能源高質量發展提供指導。截至2024年7月,全國累計核發綠證8.89億個,全國累計交易綠證2.91億個。

算能協同實現算力資源有效動態調度,提升資源利用率。國家層面,2024年8月,“東數西算”六大集群算力調度平臺實現互聯互通;企業層面,電信運營商及云服務商聯合產業鏈上下游建設算力調度平臺,基于能源調度系統,實現算能協同,推動按需、動態用能。

4.算用普惠推動綠色算力賦能千行百業

算力已經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過程,改變了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和社會治理方式,帶動了產業綠色低碳轉型。

算用普惠助力交通運輸行業降碳減排。交通運輸行業的碳排量約占全國總排放量的10%。2024年5月,國務院印發《2024—2025年節能降碳行動方案》要求,2025年底交通運輸領域碳排放強度較2020年降低5%。綠色算力賦能交通運輸場景,通過將城市交通中相關對象的數據傳遞給交通“智慧大腦”,實現公共交通的整體優化、精細運營和降碳減排。早在2022年,北京智能交通系統就通過采集五環路內1535個路口的交通流量信息,實現路口信號協調控制,路網通行能力提升15%,有效減少機動車排放。

算用普惠賦能園區綠色運營。我國園區耗能約占全社會總耗能的69%,碳排放約占全國總排放的40%。零碳園區的建設對落實“雙碳”政策至關重要。綠色算力助力園區實現安全生產管控、環境質量檢測、能源管理等,全面提高園區的智能化水平和運營效率。海寧泛半導體產業園通過數字化園區平臺,統籌管理能耗數據,通過“碳大腦+多能協同+綠電基建”運行模式,科學客觀反映園內企業的碳排放狀況和碳中和進程,為雙碳目標提供數據支撐。

算用普惠賦能工業領域節能降碳。我國工業領域碳排放量占全國總排放量的約40%,算力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結合,從能源消費、利用和生產過程等方面,助力工業節能減排。寶鋼股份數字化碳管理平臺,基于云邊協同大數據中心,集成各生產單元生產、能源、排放、運輸、等實時數據,進行實時碳管理模型運算,動態跟蹤各單元碳排放。投運后,排放強度從2.16左右下降到1.98以下。

運營商綠色算力發展的建議

大力推動算力綠色化發展,是實現我國建設數字化基礎設施、展現大國擔當的重要命題。運營商作為國資央企,應當積極響應國家雙碳目標,通過切實可行的舉措積極推動算力“向綠而行”。

扎實推進數據中心節能降碳。依托高效加速芯片、開源計算框架、MOE模型等協同優化,降低GPU集群用能成本。優化數據中心設計,可利用自然冷源、熱回收技術以及高效率的電源管理系統,降低能耗。密切跟蹤氫能、先進儲能電池等新能源技術發展,完善自研綠色低碳解決方案,推進AI算法和大數據賦能數據中心節能降碳。

加強算力和電力的協同發展。推進運營商與電力主導企業的深度合作,開展綠電長期直購電協議、算力+能源融合建設等創新模式,加強超萬卡GPU集群附近的新型電力基礎設施合作建設等。

匯聚社會算力,推進算力普惠。依托運營商在算力并網、算網調度平臺等方面有優勢基礎,持續優化算力網絡建設,接入和納管社會算力,強化多元算力互聯互通,為中小企業提供綠色、普惠和易用算力。

編 輯:高靖宇
飛象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本網刊載內容,凡注明來源為“飛象網”和“飛象原創”皆屬飛象網版權所有,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摘編及鏡像,違者必究。對于經過授權可以轉載,請必須保持轉載文章、圖像、音視頻的完整性,并完整標注作者信息和飛象網來源。
2.凡注明“來源:XXXX”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在于傳播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相關作品刊發之日起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處理。
本站聯系電話為86-010-87765777,郵件后綴為cctime.com,冒充本站員工以任何其他聯系方式,進行的“內容核實”、“商務聯系”等行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
相關新聞              
 
人物
vivo胡柏山:手機行業是最典型的新質生產力代表
精彩專題
2024通信業年終盤點
2024數字科技生態大會
2024年度中國光電纜優質供應商評選活動
2024全球6G發展大會
CCTIME推薦
關于我們 | 廣告報價 | 聯系我們 | 隱私聲明 | 本站地圖
CCTIME飛象網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備08004280號-1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80234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0771號
公司名稱: 北京飛象互動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