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12時,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新聞發布廳舉行首場新聞發布會,婁勤儉第二次以發言人角色出席發布會。此次發布會時長1小時29分鐘,婁勤儉回答了中外媒體共13個問題,問題數與去年持平。這些問題既緊密圍繞全國人大本職工作,如立法工作、民營經濟促進法立法、代表法修改、置換隱債專項債、國防預算,也大篇幅談到外交,如中美關系、中歐關系、人大對外交往、全球南方合作。

▲婁勤儉
二度以發言人身份亮相發布會,婁勤儉顯得把握滿滿,底氣十足。對于中國經濟形勢,婁勤儉表示,中國經濟從來都是在風雨洗禮中成長、在歷經考驗中壯大。
這樣的信心也體現在他對中歐關系的闡述中:“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臺。”
發言人二度亮相:
大家的支持就是給我力量
3月4日上午10時許,紅星新聞記者來到人民大會堂東門入口處,此時大量中外記者在排隊等候,隊伍超過百米。在等待進入會場的過程中,一些記者已經在會場外開始采訪、播報。

▲新聞發布會現場
到了開放時間,不少記者以百米沖刺的速度進入會場,不一會兒便座無虛席。就連后排過道區域,也被攝像機、三腳架占得水泄不通。
紅星新聞記者在現場粗略統計,發布廳內媒體記者超過500人。由于前來采訪報道的中外媒體記者過多,新聞發布廳外還開設分會場,無法進入會場的記者可前往分會場觀看同步直播。
發布會結束后,婁勤儉笑容滿面,揮手致意。紅星新聞記者詢問婁勤儉:“第二次當新聞發言人,今年感受如何?給自己的表現打多少分?”
“大家的支持就是給我力量。”婁勤儉這樣回應,并對著記者豎起大拇指。
計算機專業出身的專家型官員
點贊DeepSeek
中國DeepSeek公司在發展人工智能大模型方面取得前所未有的突破,引起國際社會廣泛關注。發布會的第三個問題聚焦到了DeepSeek上。
對于目前熱議的DeepSeek,婁勤儉首先“點贊”了DeepSeek公司。他說,這代表著由中青年組成的主創團隊正在挑起中國科技事業進步的大梁。他指出,DeepSeek公司堅持開放開源的技術路線,體現了中國在科技發展上的創新性和包容性。他又額外引用手機操作系統中塞班系統的衰弱以及安卓系統和ARM技術的成功例子說明,堅持創新、開放共享、增進人民福祉才是正確選擇。
婁勤儉在去年的發布會上回答關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問題時也提到過人工智能。當時,婁勤儉還舉了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研發的例子。
有趣的是,據多家媒體報道,發布會結束之后,有記者問婁勤儉有沒有用過DeepSeek。婁勤儉笑著說,“我專業是計算機,我對人工智能有偏愛”。公開簡歷顯示,婁勤儉本碩博都是計算機相關專業。他曾在原電子工業部、原信息產業部、工信部任職,擔任過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測控計算機系統總指揮、國防科工委科技委計算機專家組組長等職。
在點贊人工智能的同時,婁勤儉也提到,其伴隨安全、社會治理、道德倫理等方面的風險挑戰,強調中國政府高度重視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和風險防范。
對于有國家擔心自身國家安全受到影響,以及新興科技對經濟穩定發展的影響,婁勤儉堅決表示,中國依法保護數據隱私和安全,同時反對泛化“國家安全”概念,反對將經貿科技問題政治化,中方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議》,推動彌合科技鴻溝,避免科技創新成為“富國和富人的游戲”。
回應中美經貿關系:
中美之間難免會有一些分歧,關鍵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
中美關系,歷來是每年發布會的“必答題”。有外媒記者提到特朗普總統對中國出口產品再次加征10%關稅將生效。對此,婁勤儉在回應時表示,中美經貿關系的本質是互利共贏。建交46年來,中美貿易額增長了200多倍,雙向投資存量大約2500億美元,不僅為各自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也有力促進了全球經濟發展。
婁勤儉說,國與國之間的貿易理應遵守世界貿易組織規則,貿易爭端也應在世貿組織框架內解決。美方單邊加征關稅的做法,違反了世貿組織規則,干擾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希望美方與中方相向而行,通過平等磋商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中方也愿同世界各國加強合作,共同維護來之不易的多邊貿易體制,反對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攜手推動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
婁勤儉提到,作為兩個國情不同的大國,中美之間難免會有一些分歧,關鍵是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找到妥善解決問題的辦法。“我們愿意在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對等互惠的基礎上,同美方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各自關切,但絕不接受施壓和威脅,將堅決維護好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希望美方同中方一道,共同落實兩國元首重要共識,回到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問題的軌道上來。”
2025年是中歐建交50周年。美國政府更替如何影響中歐關系?婁勤儉對此強調,中歐關系不針對、不依附、也不受制于第三方。“發展中歐關系,關鍵是要充滿信心,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臺。”
婁勤儉表示,中歐沒有根本利害沖突,也沒有地緣政治矛盾,是相互成就的伙伴。中歐經貿關系總體平穩發展,經貿合作不僅促進了雙方經濟發展,也為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和經濟增長作出了積極貢獻。
面對來自西班牙的記者,婁勤儉還特別舉出一個中國和西班牙經貿合作的例子。中國汽車制造商奇瑞與西班牙埃布羅(EBRO)公司合資生產出新型電動汽車,去年他去西班牙時曾看到了這個項目。他說,這是中國和西班牙合作的典型范例。
重申軍費立場:
占GDP比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財政和國防預算是歷年兩會各方持續關注的重點話題。2024年11月,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決定,批準增加6萬億元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置換存量隱性債務。會上,婁勤儉介紹了去年和今年的置換債券發行進度,以及全國人大對政府債務管理情況的監督。
婁勤儉提到,截至去年年底,2024年2萬億元置換債券額度已全部發行完畢,大部分地區已完成置換。2025年2萬億元置換債券發行相關工作已經啟動。下一步,全國人大常委會將依照有關法律規定,加強政府債務管理情況的監督,特別是加強增加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置換存量隱性債務實施情況的跟蹤監督,推動進一步加強政府債務管理,積極穩妥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加快建立同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政府債務管理機制,助力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回應國防預算有關問題時,婁勤儉則重申了中國政府歷來的態度——中國國防費從2016年起連續9年保持個位數增長,國防費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多年維持在1.5%以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和平是需要實力來守護的。一個擁有強大國防的中國,才能更好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更好履行大國國際責任義務、維護世界和平穩定。”
談民營經濟:
將推動民營經濟促進法盡快出臺
民營經濟促進法萬眾矚目。兩會前夕的2月17日,民營企業座談會重磅召開。去年12月以來,民營經濟促進法(草案)兩次審議。
關于民營經濟,婁勤儉表示,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草案第一次將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促進“兩個健康”寫入法律,把黨中央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重大方針、政策舉措上升為法律規范,對于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進一步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提振民營企業家發展信心,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婁勤儉透露,下一步將根據常委會繼續審議情況和各方面的意見建議,認真做好草案修改完善工作,推動法律盡快出臺。
紅星新聞記者 胡伊文 張炎良 北京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