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0日-11日期間,由中國移動主辦的“2025中國移動云智算大會——由云向智,共繪算網新生態” 在江蘇蘇州舉行。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副所長栗蔚出席大會,并發表“大模型推理應用重塑云智算技術體系”主題演講。

大模型推理應用正重塑云智算技術體系,成為推動智能化轉型的核心引擎。從算力需求的結構性轉換到技術架構的深度重構,再到大模型推理服務質量的場景化演進,云智算技術正邁向從“算力供給”到“智能賦能”的新范式,為數字經濟的高效、普惠與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技術支撐。
“人工智能+算力+云”融合,加速我國數字經濟蓬勃發展。

栗蔚指出,大模型推理性能驅動算力結構轉型,從以訓練為主轉向以推理為核心,從當前70%以上用于集中式訓練到未來70%以上用于分布式推理。全球云計算市場規模持續增長。2024年全球云計算市場規模達7,022億美元,增速 19.7%。國內市場云計算市場規模總計8,378億元,較2023年增長35.9%,其中以中國移動為代表的運營商占三分之一以上份額,走在全球運營商前列。數字產業化市場來看,以大模型為主線的人工智能技術創新活躍,顯著促進我國全要素生產率提升,對經濟增長的整體貢獻達到22.5%。
破局與重構:大模型推理加速的云智算技術突破




栗蔚指出,從數字化時代向智能化時代的演進中,云智算技術正聚焦于大模型推理場景與應用,呈現“1+3”的破局與重構趨勢。商業模式破局,隨大模型產業從預訓練競賽轉向推理服務效能優化,商業模式逐步由單純的技術競賽過渡到價值共享與產業落地,強調高效推理技術與垂直應用場景結合以實現商業閉環;“云+算力互聯”重構,一縱一橫推動了云計算與分散算力資源的有效整合,催生了MaaS、AaaS等新型服務模式,并構建了“一點接入、全算貫通”的算力互聯網架構,賦能全域大模型推理調度;“云+大模型”重構,芯片、框架和模型三位一體的協同優化進一步提升了異構推理性能;算力部署演進,政企大模型部署經歷了從云原生到私有化場景的一體機方案,直至未來邁向云邊端協同的發展路徑。
可用性與性能是衡量大模型推理云服務質量的關鍵



栗蔚指出,隨著云智算技術架構的深度重構,可用性與性能是衡量大模型推理云服務質量的關鍵。可用性方面,DeepSeek官網服務的頻繁繁忙現象,折射出大模型推理服務接入后的首要挑戰——如何保障服務的穩定性和連續性。性能方面,以TTFT、TPOT、延遲、單卡吞吐量和上下文長度為代表的“快、穩、密、異”四大指標是客戶端關注推理性能的焦點。通用基線場景中,各云廠商通過優化整合“云+算力互聯+大模型”,在昇騰910B、H20等芯片上的適配優化提升推理表現。行業應用場景中,因輸入輸出特性的差異,定制化需求顯著,需依賴硬件互聯效率與容錯機制的協同進化來突破分布式推理性能瓶頸,而算力互聯調度則是提高資源利用率的核心基石。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作開展

未來,中國信通院將不斷深化大模型推理領域的研究探索,推動AI Cloud與算力互通體系建設,持續開展大模型推理云服務性能測試,強化產業協同與合作,提升各行業智能化水平,構建一個開放、合作、共贏的人工智能、算力和云計算深度融合的生態,為企業數智化轉型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