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爆發式增長正在重塑全球算力格局。據國際數據公司(IDC)預測,2024年,中國智能算力規模達725.3百億億次/秒(EFLOPS),同比增長74.1%。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報告顯示,到2026年,國內算力租賃潛在收入市場規模有望達到2600億元,且將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長。在這場“算力軍備競賽”中,運營商憑借網絡、資金、客戶三重優勢,正從傳統通信服務商向智能算力生態運營商進化。
算力租賃市場崛起
算力租賃市場的崛起得益于AI需求的激增、云計算與邊緣計算的發展以及政策的支持。
在算力需求方面,當下,AI快速發展推動算力需求暴漲,也推動了對高性能計算資源的需求,由于高端算力設備價格昂貴,中小企業難以承擔,因此租賃模式成為最佳選擇。
在云計算發展方面,天翼云、聯通云、移動云推出了彈性算力服務,可以輕松構建計算資源,分秒交付、快速部署,無需建設自己的數據中心,無需采購硬件設備,無額外運維成本。
在政策支持方面,“東數西算”工程啟動,構建國家算力網絡體系,政策推動下,算力租賃行業迎來發展機遇,越來越多的制造業企業開始采用云端算力解決方案,進一步促進了算力租賃市場的增長。
構建多重算力競爭力體系
面對科技巨頭和新興算力商的競爭,三大運營商紛紛發力,構建多重算力競爭力體系,持續推進智能算力網絡建設,并將通信能力與算力能力相結合,為各行業提供高效、靈活的算力服務。
中國電信構建了“中心-省-邊緣-端”的四級算力體系,已規劃并建設覆蓋全國的“2+3+7+X”公共智算云池,建成京津冀、長三角國產化全液冷單集群萬卡智算中心,天翼云自建智算22EFLOPS,接入合作伙伴算力達到27EFLOPS,為智能時代打造堅實的算力底座。中國電信還推出了“息壤”算力分發網絡平臺,提供支持異構算力的統一接入、統一封裝、統一調度等多樣化算力產品形態。此外,中國電信在多個地區推出了算力補貼和優惠政策,助力中小企業降低用算成本。中國移動在2024年宣布算網大腦實現規模商用,通過算網資源的統一管理和智能調度,實現各方算力匯聚和高效利用。中國聯通加速推進IDC向AIDC升級,在上海、廣東、香港和內蒙、寧夏、貴州等地建設大規模智算中心,建成300多個訓推一體的算力資源池。
構建算力生態推動協同發展
當算力逐漸成為通用基礎設施,競爭維度也在發生轉變。高性能芯片是算力的核心載體,因此算力的競爭并非只“算力”本身,還涉及產業鏈上下游。運營商通過構建算力生態,推動產業鏈上下游的協同發展。
中國電信秉持開放合作的理念,構建了多層次的云生態體系。通過“云創計劃”和“云匯計劃”,與合作伙伴在云計算基礎軟硬件方面開展廣泛合作。通過“息壤”智算平臺,有效整合各方異構算力資源,向全社會提供了標準化算力服務,培育了算力產業生態。中國移動強調協同強化算力集群、數據要素、算法模型供給能力,構建泛在融合的智能化、綜合性信息基礎設施。移動云秉持“一云多芯、全棧自主”的原則,與近200家國產化合作伙伴完成互認證,形成超千份兼容互認證證書,持續擴大生態圈。中國聯通則通過算力智聯網AINet,構筑聯接智能算力的“大動脈”,推動互聯網加速邁進聯云、聯算、聯數、聯智的九維全互聯的下一代網絡。